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汉语语文论文

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的早期路向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5页
第一章:研究立场及思路的确立第15-27页
   ·研究缘起第15-19页
     ·问题的提出第15-16页
     ·研究视角第16-18页
     ·探寻语文教育的本真第18-19页
   ·研究方法及资料第19-21页
     ·研究方法第19-21页
     ·研究资料第21页
   ·概念厘定第21-24页
   ·写作思路第24-27页
第二章:中国现代语文教育早期路向的原因第27-47页
   ·中国现代语文教育早期路向的内部原因第27-34页
     ·概念的界定第27页
     ·基本特点及缺陷第27-34页
   ·中国现代语文教育早期路向的外部原因第34-47页
     ·闭关自守与晚清的“大变局”第34-35页
     ·中外冲突与教育的“大变革”第35-37页
     ·新旧碰撞与变革的“大反复”第37-40页
     ·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艰难转型第40-47页
第三章: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的早期路向(一):大众化第47-70页
   ·从文言到白话第47-58页
     ·文言的作用和缺陷第47-48页
     ·仁人志士从文言到白话的努力第48-54页
     ·语文教育从文言到白话的转变第54-58页
   ·从方言到国语第58-63页
     ·方言的缺陷第58-59页
     ·国语的产生第59-63页
   ·简化汉字第63-65页
     ·汉字演变的两个现象和趋势第63-64页
     ·对简化字的选择和运用第64-65页
   ·标点符号的使用第65-70页
     ·句读、圈点的缺陷第65页
     ·对标点符号的提倡和实践第65-70页
第四章: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的早期路向(二):人本化第70-97页
   ·现代语文教育中“人”的发现第70-79页
     ·传统教育中人的缺失和异化第70-73页
     ·现代语文教育中“人”的发现的背景第73-75页
     ·现代语文教育中“人”的发现第75-79页
   ·现代语文教育中的“儿童”的发现第79-97页
     ·小大人观念中传统儿童教育的弊端第79-81页
     ·对儿童的发现和解放第81-85页
     ·儿童文学化倾向第85-97页
第五章: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的早期路向(三):科学化第97-138页
   ·语文教育研究方式的科学化第98-106页
     ·实验教育思潮的影响第98-100页
     ·科学化在语文教育研究方式上的表现第100-105页
     ·评述第105-106页
   ·语文教学目标的科学化第106-112页
     ·语文教学目标的“泛化”第107-109页
     ·语文教学目标的具体定位第109-111页
     ·注意其他形式的泛化第111-112页
   ·语文教学方法的科学化第112-119页
     ·从狭义到广义的转变第112-113页
     ·广义教学方法的形成第113-116页
     ·广义教学方法举隅第116-119页
   ·语文教科书编排体例的科学化第119-138页
     ·语文教科书编排的批评第120-122页
     ·语文教科书编排标准的讨论第122-127页
     ·语文教科书编排之轨迹及范例第127-138页
第六章:对中国现代语文教育早期路向的反思第138-173页
   ·反思之一:优胜劣汰就是“新”胜“旧”汰?第138-147页
     ·“时”、“势”、“运”促成路向的转变第139-141页
     ·教育传统的现代命运第141-142页
     ·注意语文教育变革中的“一味趋新”第142-147页
   ·反思之二:跃进还是渐进?第147-152页
     ·对两种取向的理解第147页
     ·跃进取向的选择原因第147-148页
     ·跃进取向的可能性弊端第148-152页
   ·反思之三:语文教育为何成了“没面目”第152-160页
     ·对“语文”及其基本性质的理解偏差第152-157页
     ·对语文教育的理解偏差第157-160页
   ·反思之四:要否进行语文教育研究的研究?第160-173页
     ·为研究还是靠研究?第160-162页
     ·我们为何总是在说正确的废话?第162-165页
     ·指手画脚还是脚踏实地?第165-173页
结语第173-178页
附录第178-179页
参考文献第179-187页
后记第187-188页

论文共1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外伤后细菌性致死性肉芽肿致病菌—痤疮丙酸杆菌培养上清对THP-1细胞影响的研究
下一篇:新疆蚜虫物种多样性及其生物地理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