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性贸易壁垒经济分析
| 导论 | 第1-18页 |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 ·技术性贸易壁垒研究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 ·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研究状况 | 第11-13页 |
| ·国内技术性贸易壁垒研究状况 | 第13-17页 |
|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7-18页 |
| 1.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理论界定 | 第18-44页 |
|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内涵 | 第18-25页 |
| ·观点综述 | 第18-23页 |
|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涵义 | 第23-24页 |
|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本质 | 第24-25页 |
|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 | 第25-38页 |
| ·技术性贸易措施 | 第26-33页 |
| ·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 | 第33页 |
| ·包装和标签要求 | 第33-35页 |
| ·信息技术壁垒 | 第35页 |
| ·绿色壁垒 | 第35-38页 |
|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点 | 第38-44页 |
| ·形式上的合法性 | 第38页 |
| ·本质上的双重性 | 第38-39页 |
| ·内容上的广泛性和复杂性 | 第39-40页 |
| ·手段上的隐蔽性和灵活性 | 第40-41页 |
| ·做法上的歧视性 | 第41-42页 |
| ·作用机制上的循环性 | 第42页 |
| ·实施中的争议性 | 第42-43页 |
| ·作用效果上的双刃性 | 第43-44页 |
| 2. 贸易保护理论与技术性贸易壁垒 | 第44-73页 |
| ·国际贸易保护政策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 第44-53页 |
| ·贸易保护的理论综述 | 第44-48页 |
| ·贸易保护的实证研究 | 第48-50页 |
| ·贸易壁垒 | 第50-53页 |
|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 第53-73页 |
|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展现状 | 第53-64页 |
|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展趋势 | 第64-73页 |
| 3.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形成机制 | 第73-93页 |
| ·需求机制 | 第73-80页 |
| ·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和普遍认可 | 第73-76页 |
| ·克服市场失灵的需要 | 第76-78页 |
| ·寻求新贸易保护手段的需要 | 第78-80页 |
| ·供给机制 | 第80-93页 |
| ·各国技术性措施间的差异 | 第80-84页 |
| ·各国政府间的博弈 | 第84-85页 |
| ·技术性贸易壁垒国际约束的局限 | 第85-90页 |
| ·国际贸易中涉及的技术性问题的日趋复杂性 | 第90-91页 |
| ·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 | 第91-93页 |
| 4.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济效应分析 | 第93-107页 |
| ·作用机制 | 第93-95页 |
| ·数量抑制效应 | 第93页 |
| ·价格抑制效应 | 第93-94页 |
| ·动态抑制效应 | 第94-95页 |
| ·进口国的经济效应分析 | 第95-101页 |
| ·进口小国的经济效应分析 | 第95-98页 |
| ·进口大国的经济效应分析 | 第98-101页 |
| ·出口国的经济效应分析 | 第101-107页 |
| ·消费者效应 | 第101-103页 |
| ·产业效应 | 第103-105页 |
| ·福利净效应 | 第105-107页 |
| 5. 技术性贸易壁垒与我国对外贸易 | 第107-138页 |
|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的逆贸易影响 | 第107-127页 |
| ·限制我国出口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点和趋势 | 第110-115页 |
|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的逆贸易影响分析 | 第115-127页 |
| ·我国外贸出口频繁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的原因 | 第127-135页 |
| ·对传统贸易壁垒替代的需要 | 第127-130页 |
|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多米诺效应 | 第130-133页 |
| ·制衡机制的缺乏 | 第133-134页 |
| ·薄弱的情报系统 | 第134-135页 |
| ·不正确的发展观导致的环境恶化 | 第135页 |
| ·TBT对我国出口的顺贸易影响 | 第135-138页 |
| ·推动产品和技术的创新 | 第136页 |
| ·推动合格评定制度的发展 | 第136-137页 |
| ·推动技术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 第137页 |
| ·提高生产企业的消费者意识 | 第137页 |
| ·提高国民的环境意识 | 第137-138页 |
| 6. 我国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 | 第138-177页 |
| ·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指导思想和整体运行框架 | 第138-140页 |
| ·指导思想 | 第138-139页 |
| ·总体运行框架 | 第139-140页 |
| ·政府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 | 第140-161页 |
| ·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技术标准体系 | 第140-144页 |
| ·构建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 | 第144-150页 |
| ·推进国际认证 | 第150-155页 |
|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 第155页 |
| ·加快技术法规体系的建设 | 第155-157页 |
| ·加强对WTO规则的研究和利用 | 第157-161页 |
| ·行业协会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 | 第161-173页 |
| ·国外行业协会发展的模式和特点 | 第161-164页 |
| ·行业组织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有优势 | 第164-168页 |
| ·我国行业协会的现状 | 第168-169页 |
| ·我国行业协会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 | 第169-173页 |
| ·企业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 | 第173-177页 |
| ·认真研究《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 | 第173-174页 |
| ·加强全面质量管理 | 第174页 |
|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 第174-175页 |
| ·作好计量和成本核算基础工作 | 第175页 |
| ·积极申请国际认证 | 第175页 |
| ·树立环保观念,实现清洁生产和绿色营销 | 第175-176页 |
| ·进行海外投资 | 第176-177页 |
| 结论 | 第177-18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81-190页 |
| 附录 | 第190-192页 |
| 致谢 | 第1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