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导言 | 第10-13页 |
·研究主题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1页 |
·研究概况 | 第11-13页 |
第二章 国外农民致富与农村建设情况概述 | 第13-16页 |
·韩国两大动力促农民致富 | 第13-14页 |
·墨西哥扶持农民抵御冲击 | 第14-15页 |
·法国农业保障重监理 | 第15-16页 |
第三章 我国农民增收的现状分析 | 第16-33页 |
·我国“三农”及农民收入问题的演变轨迹 | 第16-19页 |
·城乡自由流动时期(1949-1958) | 第16-17页 |
·城乡隔离时期(1958-1978) | 第17-18页 |
·城乡互动时期(1978-2005 ) | 第18-19页 |
·当前农民增收的现状 | 第19-27页 |
·贫困人口基数大,脱贫任务攻坚难 | 第19页 |
·农民从业、增收来源多元化 | 第19页 |
·农民收入增长滞缓,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 第19-20页 |
·农民收入增长优势不明显 | 第20页 |
·农民收入增收渠道不畅通 | 第20页 |
·农民收入增加的政策未落实 | 第20-27页 |
·农民增收趋缓的主要原因 | 第27-33页 |
·土地权益的不平等 | 第27页 |
·工业的崛起和农业的弱势 | 第27页 |
·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户信息不通畅 | 第27-31页 |
·农业科研力量不够,劳动者素质不高 | 第31页 |
·农户生产经营粗放 | 第31页 |
·农业结构不合理 | 第31页 |
·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难 | 第31页 |
·某些政策措施的失误 | 第31-32页 |
·入世后我国农业正承受考验 | 第32-33页 |
第四章 促进农民增收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分析 | 第33-37页 |
·新农村建设的内涵 | 第33页 |
·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 | 第33页 |
·促进农民增收是党的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 | 第33-34页 |
·促进农民增收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 第34-35页 |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历史实践的选择 | 第35-37页 |
第五章 促进农民增收的路径选择 | 第37-45页 |
·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使其享有土地收益分配权 | 第38页 |
·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 | 第38-40页 |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农民增收的产业支撑 | 第38-39页 |
·转变政府职能,把农民增收问题作为政府的中心工作来抓 | 第39页 |
·创新经营管理体制,搞好农业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 第39-40页 |
·突出抓好优质、特色农产品的种植、养殖与加工 | 第40页 |
·切实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 第40页 |
·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扩大农民就业 | 第40-42页 |
·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 | 第41页 |
·鼓励劳动力的流动 | 第41页 |
·有计划的组织农民外出打工 | 第41页 |
·重视并加强农村劳动力的教育、培训 | 第41-42页 |
·搞好小城镇建设,加速农村的城镇化进程 | 第42-43页 |
·注重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努力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减轻农民负担. | 第43-44页 |
·运用世界上通用的贸易、非贸易规则对农业进行保护 | 第44-45页 |
第六章 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应注意的问题 | 第45-49页 |
·尊重农民的尊严、知识、自由与权利 | 第45-47页 |
·坚持因地制宜 | 第47页 |
·不搞“花架子”,不搞“拉郎配” | 第47-48页 |
·重视农民工的权益问题 | 第48-49页 |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9-51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讨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作者简介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