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软件论文--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论文--软件工程论文

实时分布系统软件框架关键技术的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0页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第7-8页
 1.2 RTDSSF的作用及研究意义第8页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第8-10页
第二章 RTDS基本概念介绍第10-19页
 2.1 实时系统第10-12页
  2.1.1 实时系统的基本概念第10页
  2.1.2 实时系统的分类与特点第10-11页
  2.1.3 实时系统的实时调度第11-12页
 2.2 分布式系统第12-15页
  2.2.1 分布式系统的基本概念第12页
  2.2.2 分布式系统的视图第12-15页
   2.2.2.1 事件的因果关系第13页
   2.2.2.2 时空视图第13-14页
   2.2.2.3 交叉视图第14-15页
 2.3 实时分布系统第15页
 2.4 自动机理论基础第15-18页
  2.4.1 有限状态自动机(FSM)第15-16页
  2.4.2 UML状态机第16-18页
   2.4.2.1 UML简介第16页
   2.4.2.2 状态机原理第16-17页
   2.4.2.3 状态转换第17-18页
 2.5 本章小结第18-19页
第三章 软件框架及其相关技术的研究第19-29页
 3.1 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技术第19-22页
  3.1.1 基本概念第19-20页
  3.1.2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第20-22页
   3.1.2.1 面向对象分析第20-21页
   3.1.2.2 面向对象设计第21页
   3.1.2.3 面向对象测试第21-22页
 3.2 设计模式第22-24页
  3.2.1 设计模式的基本概念第22-23页
  3.2.2 设计模式的使用第23-24页
 3.3 框架技术第24-26页
  3.3.1 框架的定义第24页
  3.3.2 框架的设计原则第24-25页
  3.3.4 设计模式与框架的比较第25-26页
 3.4 RTDSSF的网络运行环境第26-28页
  3.4.1 基于以太网第26-27页
  3.4.2 基于实时网络第27-28页
 3.5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四章 RTDSSF的设计与实现第29-60页
 4.1 软件框架的应用构成第29页
 4.2 OAF软件框架的设计约定与框架结构第29-31页
  4.2.1 设计约定第29-30页
  4.2.2 OAF框架结构第30-31页
 4.3 OAF软件框架的公共元素的设计第31-41页
  4.3.1 临界区第31-32页
  4.3.2 信号事件第32页
  4.3.3 状态机第32-35页
  4.3.4 事件池第35-37页
  4.3.5 事件队列第37-39页
  4.3.6 活动对象第39-41页
 4.4 OAF框架的事件传送机制设计与实现第41-48页
  4.4.1 OAF框架的事件动态分配第42-43页
  4.4.2 OAF框架的事件出版—订阅模型第43-45页
  4.4.3 OAF框架的事件组播与自动回收第45-48页
 4.5 OAF框架的时间管理第48-50页
 4.6 OAF框架的初始化和结束第50-51页
 4.7 OAF实时网络通信机制设计与实现第51-55页
  4.7.1 分布式共享内存中间件逻辑层次划分第51页
  4.7.2 DSM中间件内存区的存储结构第51-54页
  4.7.3 DSM中间件通信过程第54-55页
 4.8 OAF框架程序结构第55-58页
  4.8.1 OAF框架文件组织第55-58页
  4.8.2 OAF框架程序结构第58页
 4.9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五章 OAF框架的应用研究第60-71页
 5.1 基于框架元素的应用研究第60-68页
  5.1.1 层次状态机第60-65页
  5.1.2 活动对象第65-68页
 5.2 面向实时分布式仿真的工程应用第68-70页
  5.2.1 项目介绍第68-69页
  5.2.2 OAF框架在系统中的应用第69-70页
   5.2.2.1 基于DSM的数据通信机制的应用第69页
   5.2.2.2 仿真模型控制中的的应用第69-70页
  5.2.3 系统运行界面第70页
 5.3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六章 结束语第71-72页
 6.1 论文的研究总结第71页
 6.2 进一步开展的工作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4页
学术论文第74-75页
致谢第75-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加强人文教育的研究
下一篇:论哈耶克的竞争观及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