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支持、控制感在工作压力模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第1章 前言 | 第1-16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1-14页 |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6-29页 |
·工作压力学说 | 第16-20页 |
·工作压力的理论模型和研究框架小结 | 第20-21页 |
·工作压力源理论 | 第21-23页 |
·缓冲因素对压力的作用理论 | 第23-27页 |
·社会支持理论 | 第23-25页 |
·控制感理论 | 第25-27页 |
·工作压力反应研究 | 第27-29页 |
第3章 以往研究的总结和本论文的研究设计 | 第29-36页 |
·以往研究所取得的进展 | 第29-30页 |
·以往研究所存在的不足 | 第30页 |
·本论文研究的理论构思和研究设计 | 第30-36页 |
·本论文研究的基本构想及所涉及的基本变量 | 第30-31页 |
·本论文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31-33页 |
·本论文研究的构思模型和理论假设 | 第33-34页 |
·本论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 | 第34-36页 |
第4章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调查 | 第36-41页 |
·样本人员情况简介 | 第36页 |
·调查问卷简介 | 第36-39页 |
·本论文量表衡量架构和项目的拟定方法 | 第36-37页 |
·个人基本资料 | 第37页 |
·问卷主体 | 第37-39页 |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 第39-41页 |
·本论文问卷的信度检验 | 第39页 |
·本论文问卷的效度检验 | 第39-41页 |
第5章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第41-60页 |
·分析思路 | 第41页 |
·聚类分析 | 第41-48页 |
·聚类分析原理 | 第41页 |
·工作压力源因素聚类分析 | 第41-45页 |
·工作反应变量聚类分析 | 第45-46页 |
·工作压力缓冲变量聚类分析 | 第46-48页 |
·相关性分析 | 第48-53页 |
·主相关效应证明 | 第49-50页 |
·副相关效应分析 | 第50-53页 |
·回归分析 | 第53-60页 |
·工作压力源因素对工作反应变量的回归分析 | 第53-54页 |
·工作压力源因素对工作压力缓冲变量的回归分析 | 第54-55页 |
·工作压力缓冲变量对工作压力反应变量的回归分析 | 第55-56页 |
·工作压力缓冲变量对工作压力源因素的回归分析 | 第56-58页 |
·工作压力缓冲变量缓冲作用的回归分析 | 第58-60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60-65页 |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60-62页 |
·工作压力源因素方面 | 第60-61页 |
·工作压力缓冲变量与工作压力反应因素的关系 | 第61页 |
·工作压力缓冲变量的缓冲作用 | 第61-62页 |
·本研究取得的进展,不足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 第62-65页 |
·本研究取得的进展 | 第62-63页 |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63-64页 |
·本研究对未来的展望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附录A 调查问卷 | 第69-72页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