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各类钢结构论文--型钢结构论文

考虑温度梯度的H型钢压弯柱抗火分析及钢结构防火措施研究

第1章 绪论第1-22页
 1.1 建筑结构防火和抗火设计概述第11-17页
  1.1.1 火灾的危害第11-12页
  1.1.2 防火设计目的和结构抗火设计的目标与意义第12页
  1.1.3 结构抗火设计第12-17页
 1.2 钢结构抗火研究状况第17-19页
  1.2.1 国外钢结构抗火设计的进展第17-18页
  1.2.2 国内钢结构抗火设计研究的进展第18-19页
 1.3 本文研究背景和内容第19-22页
  1.3.1 研究背景第19-20页
  1.3.2 研究内容第20-22页
第2章 建筑钢结构防火第22-39页
 2.1 建筑防火设计第22-27页
  2.1.1 防火设计时间的确定第22-23页
  2.1.2 控制火灾蔓延的措施第23-27页
 2.2 建筑钢结构防火保护方法第27-39页
  2.2.1 水喷淋法第27-28页
  2.2.2 截流法第28-35页
  2.2.3 输导法第35-36页
  2.2.4 耐火钢材第36-37页
  2.2.5 不同防火方法的综合性能比较与选用第37-39页
第3章 防火板材包覆构造措施的研究第39-54页
 3.1 防火板材分类第39页
 3.2 防火板材包覆构造特点第39-41页
 3.3 防火板材包覆构造方式第41-53页
  3.3.1 自身固定法第41-42页
  3.3.2 龙骨辅助安装第42-44页
  3.3.3 预焊件辅助安装第44-46页
  3.3.4 防火薄板构造方式第46-48页
  3.3.5 防火板材的异形包覆第48-50页
  3.3.6 柱脚的防火包覆第50-51页
  3.3.7 钢结构节点的防火包覆第51-53页
 3.4 防火板材施工注意事项第53-54页
第4章 墙板围护下的H型钢柱升温和温度场计算第54-78页
 4.1 升温计算原理和简化计算方法第54-58页
  4.1.1 受火空间的时间——温度关系曲线第54-55页
  4.1.2 传热学基本原理第55-57页
  4.1.3 有保护层钢构件截面升温简化计算方法第57-58页
 4.2 墙板围护下的H型钢柱有限元温度场分析第58-70页
  4.2.1 有限元分析基本原理第59-61页
  4.2.2 材料的热工性能参数第61-62页
  4.2.3 采用防火涂料时的有限元分析第62-67页
  4.2.4 采用防火板材时的有限元分析第67-70页
 4.3 ANSYS有限元分析与《规程》计算结果对比第70-73页
  4.3.1 《规程》计算方法第70-71页
  4.3.2 两种方法计算结果对比第71-73页
 4.4 各种参数对H型钢截面升温的影响第73-78页
  4.4.1 H型钢截面平均温度的影响因素第73页
  4.4.2 各参数对截面温差的影响第73-78页
第5章 火灾下H型钢压弯柱承载力分析第78-102页
 5.1 ALC墙板与钢柱的连接第78页
 5.2 《规程》中高温压弯钢柱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及其局限性第78-79页
 5.3 H型钢压弯柱失稳有限元分析第79-93页
  5.3.1 有限元分析的基本假定第79-80页
  5.3.2 ANSYS分析中所选用单元第80页
  5.3.3 钢材高温材料特性第80-82页
  5.3.4 弯距绕H型钢强轴的平面内稳定计算第82-87页
  5.3.5 弯距绕H型钢强轴的平面外稳定计算第87-90页
  5.3.6 弯距绕H型钢弱轴的平面内稳定计算第90-93页
 5.4 各参数对 H型钢柱高温下的极限承载力的影响第93-102页
  5.4.1 荷载偏心率e对极限载荷比修正系数的影响第93-95页
  5.4.2 构件的长细比λ对极限载荷比修正系数的影响第95-97页
  5.4.3 截面的平均温度T_s对极限载荷比修正系数的影响第97-100页
  5.4.4 截面的温度梯度G对极限载荷比修正系数的影响第100-102页
第6章 考虑温度梯度的H型钢压弯柱抗火设计第102-107页
 6.1 与ALC墙板连接的H型钢柱截面温度场计算公式第102-104页
  6.1.1 构件截面平均温度计算公式第102页
  6.1.2 构件截面温度梯度计算公式第102-104页
 6.2 H型钢压弯柱抗火计算公式第104-107页
第7章 结语第107-109页
 7.1 总结第107-108页
 7.2 需进一步研究的工作第108-109页
致谢第109-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12页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12页

论文共1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之间关系的研究
下一篇:初级水平日本留学生汉语双音节词声调偏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