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油田油水两相低速非达西渗流规律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32页 |
·国内外低渗透油田分布 | 第11-15页 |
·低速非达西渗流研究现状 | 第15-25页 |
·大庆外围低渗透油田地质特征及开发、研究现状 | 第25-30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 第30-32页 |
第二章 低渗透储层的孔隙结构以及流体特征 | 第32-55页 |
·低渗透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 第32-48页 |
·孔隙结构的定义及研究方法 | 第32-34页 |
·低渗透储层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关系 | 第34-35页 |
·低渗透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的镜下研究 | 第35-37页 |
·压汞法研究低渗透储层孔隙结构 | 第37-44页 |
·低渗透储层孔隙结构的分形几何描述 | 第44-48页 |
·地层流体特征 | 第48-54页 |
·大庆扶杨油层地层水及注入水特征 | 第48-49页 |
·原油的物理化学性质 | 第49-54页 |
·本章认识和结论 | 第54-55页 |
第三章 扶杨油层油水单相渗流特征 | 第55-76页 |
·渗流流体的非牛顿性 | 第55-57页 |
·非达西渗流理论 | 第57-60页 |
·达西定律的物理意义 | 第58页 |
·各种非达西渗流 | 第58-59页 |
·低渗流速度下的液体流动 | 第59-60页 |
·低渗透油气层特点及其渗流问题 | 第60页 |
·低渗透储层低速非达西渗流现象的实验论证 | 第60-74页 |
·近年来的实验研究成果 | 第60-61页 |
·启动压力梯度的实验测定 | 第61-66页 |
·水单相渗流规律 | 第66-69页 |
·油单相渗流规律 | 第69-72页 |
·油水单相非线性渗流的渗透率界限差异的验证 | 第72页 |
·低渗透储层不同粘度流体的渗流特征 | 第72-74页 |
·本章认识和结论 | 第74-76页 |
第四章 低渗透储层油水两相渗流特征 | 第76-104页 |
·油水两相渗流的理论 | 第76-77页 |
·油水两相渗流规律的实验研究 | 第77-90页 |
·不同含水饱和度下启动压力梯度的测定方法 | 第77-78页 |
·极限条件下油、水渗流特征 | 第78-84页 |
·不同含水饱和度下的油水渗流特征 | 第84-90页 |
·油水两相渗流的运动方程 | 第90-95页 |
·水分流方程 | 第90-92页 |
·水驱油实验时初始压力的建立 | 第92页 |
·油水两相渗流公式 | 第92-95页 |
·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的测定公式 | 第95-97页 |
·油水相对渗透率的计算公式 | 第95-96页 |
·含水饱和度的计算 | 第96页 |
·相渗公式中毛管压力的计算 | 第96页 |
·相对渗透率曲线测定程序 | 第96-97页 |
·低渗透油层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特点 | 第97-102页 |
·油水相对渗透率测定公式的应用 | 第97-101页 |
·低渗透岩样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特点 | 第101-102页 |
·本章认识和结论 | 第102-104页 |
第五章 非达西渗流理论的应用 | 第104-123页 |
·井网加密,提高有效驱动 | 第104-111页 |
·储层各向渗流阻力 | 第105-106页 |
·储层各向有效驱动距离 | 第106-107页 |
·大庆外围特低渗透油藏驱动状况 | 第107-108页 |
·低渗透油藏井网加密的作用与效果 | 第108-111页 |
·活性水驱油降低注水压力 | 第111-117页 |
·实验准备 | 第111-112页 |
·表面活性剂注入水驱油相对渗透率曲线特点 | 第112-114页 |
·活性水对驱油压力梯度的影响 | 第114-115页 |
·活性水对注水压力的影响 | 第115-117页 |
·合理注水压力的确定 | 第117-122页 |
·合理流动压力 | 第117-120页 |
·合理注水压力 | 第120-122页 |
·本章结论与认识 | 第122-123页 |
结论 | 第123-125页 |
致谢 | 第125-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