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城市的构建及其游憩功能的发挥--以乐山市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前言 | 第9-13页 |
一、研究进展 | 第9-11页 |
(一) 山水城市理论研究进展 | 第9-10页 |
(二) 山水城市建设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第一章 山水城市基础理论 | 第13-25页 |
一、山水城市的哲学内涵 | 第13-16页 |
(一) 山水城市是追求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城市 | 第13-15页 |
(二) 山水城市是“以人为本”的城市 | 第15-16页 |
二、山水城市的文化内涵 | 第16-22页 |
(一) 山水文化与山水城市 | 第16-20页 |
(二) 风水思想和山水城市 | 第20-22页 |
三、山水城市的自然环境特征 | 第22-25页 |
(一) 山水城市的山水景观特色 | 第22-23页 |
(二) 山水城市的生态环境特征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山水城市与城市游憩 | 第25-32页 |
一、城市游憩 | 第25-28页 |
(一) 游憩概念 | 第25-26页 |
(二) 城市游憩 | 第26-28页 |
1、形成城市经济新的增长极 | 第27页 |
2、创造更好的人居环境 | 第27-28页 |
3、树立城市形象 | 第28页 |
4、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第28页 |
二、山水城市与城市游憩 | 第28-32页 |
(一) 山水城市在游憩开发上的优势 | 第29-30页 |
(二) 山水城市游憩的特点 | 第30页 |
1、山水城市游憩质量高 | 第30页 |
2、山水城市游憩类型丰富 | 第30页 |
(三) 山水城市游憩开发的内容 | 第30-32页 |
第三章 乐山山水城市的构建及其游憩功能的发挥 | 第32-57页 |
一、乐山山水城市的构建 | 第32-45页 |
(一) 乐山城市的兴起及历史沿革 | 第32-33页 |
(二) 乐山构建山水城市的基础条件 | 第33-39页 |
1、乐山建设山水城市的有利因素 | 第33-38页 |
2、乐山建设山水城市的不利因素 | 第38-39页 |
(三) 乐山建设山水城市的思路 | 第39-45页 |
1、建设良好的自然山水环境 | 第39-41页 |
2、突出城市山水特色 | 第41-43页 |
3、培育城市山水文化气质 | 第43-45页 |
二、乐山山水城市游憩功能的开发 | 第45-57页 |
(一) 城市游憩空间的建设 | 第45-53页 |
1、滨水游憩区 | 第45-48页 |
2、历史文化游憩区 | 第48-50页 |
3、绿地游憩区 | 第50-51页 |
4、游憩商业区 | 第51-52页 |
5、环城游憩带 | 第52-53页 |
(二) 城市游憩产品的开发 | 第53-57页 |
1、城市观光游 | 第54页 |
2、城市度假游 | 第54-55页 |
3、城市文化体验旅游 | 第55-57页 |
结语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