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透平膨胀机转子动力学分析及叶轮强度分析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3页 |
·课题来源与背景 | 第8页 |
·透平膨胀机概述 | 第8-10页 |
·透平膨胀机的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国内透平膨胀机主要科研院校和单位 | 第11-13页 |
·国外知名的透平膨胀机生产公司 | 第13-15页 |
·转子系统动力特性计算方法 | 第15-21页 |
·传递矩阵法 | 第16-18页 |
·模态综合法 | 第18-19页 |
·有限元法 | 第19-21页 |
·叶轮强度有限元分析概述 | 第21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基于有限元法的转子动力学分析 | 第23-40页 |
·引言 | 第23页 |
·转子-轴承系统简化模型的建立 | 第23-26页 |
·建立动力学模型应遵循的原则 | 第23-24页 |
·建立转子简化模型的方法 | 第24-25页 |
·转子-轴承系统的简化模型 | 第25-26页 |
·单元的运动方程 | 第26-35页 |
·刚性圆盘单元运动方程 | 第26-27页 |
·Rayleigh梁-轴段单元运动方程 | 第27-30页 |
·Timoshenko梁-轴段单元运动方程 | 第30-34页 |
·轴承单元运动方程 | 第34-35页 |
·转子-轴承系统的整体运动方程 | 第35-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大型透平膨胀机转子动力学分析 | 第40-58页 |
·引言 | 第40页 |
·转子结构与计算模型 | 第40-42页 |
·转子结构及计算模型 | 第40-41页 |
·三棱轴段单元运动方程 | 第41-42页 |
·转子动力学计算 | 第42-44页 |
·临界转速计算 | 第42-43页 |
·主振型计算 | 第43页 |
·不平衡响应计算 | 第43-44页 |
·软件设计 | 第44-45页 |
·算例验证 | 第45-46页 |
·大型透平膨胀机转子动力学分析 | 第46-54页 |
·轴承处按刚性支承计算的临界转速和主振型 | 第47-48页 |
·考虑轴承刚度和阻尼后的临界转速和主振型 | 第48-50页 |
·考虑轴承刚度和阻尼后系统的不平衡响应 | 第50-54页 |
·大型透平膨胀机转子临界转速I-DEAS计算结果 | 第54-57页 |
·透平膨胀机转子三维模型 | 第54页 |
·有限元网格划分 | 第54-55页 |
·轴承处按刚性支承计算的临界转速 | 第55-56页 |
·考虑轴承刚度和阻尼时的临界转速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四章 大型透平膨胀机叶轮温度场分析 | 第58-72页 |
·引言 | 第58页 |
·温度场分析理论 | 第58-65页 |
·热传导基本定律 | 第58-59页 |
·热传导微分方程 | 第59-61页 |
·边界条件 | 第61-62页 |
·温度场的有限元格式 | 第62-64页 |
·热应力的计算 | 第64-65页 |
·膨胀轮温度场分析 | 第65-69页 |
·膨胀轮温度场有限元分析模型 | 第66-67页 |
·膨胀轮的温度场分布 | 第67页 |
·膨胀轮的温差应力 | 第67-69页 |
·增压轮温度场分析 | 第69-71页 |
·增压轮温度场有限元分析模型 | 第69-70页 |
·增压轮温度场分布 | 第70页 |
·增压轮温差应力 | 第70-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五章 透平膨胀机叶轮强度有限元分析 | 第72-90页 |
·引言 | 第72页 |
·计算叶轮应力的有限元法 | 第72-76页 |
·有限元法简介 | 第72-73页 |
·弹性力学求解方法 | 第73-75页 |
·有限元法基本求解过程 | 第75-76页 |
·膨胀轮有限元分析模型 | 第76-78页 |
·几何模型 | 第76-77页 |
·有限元网格划分 | 第77页 |
·边界条件和载荷 | 第77-78页 |
·膨胀轮有限元分析结果 | 第78-82页 |
·过盈配合过盈量计算 | 第78-79页 |
·叶轮应力分布 | 第79-81页 |
·确定合适的过盈量 | 第81-82页 |
·增压轮有限元分析模型 | 第82-83页 |
·几何模型 | 第82-83页 |
·有限元网格划分 | 第83页 |
·边界条件和载荷 | 第83页 |
·增压轮有限元分析结果 | 第83-89页 |
·过盈配合过盈量计算 | 第83-84页 |
·叶轮应力分布 | 第84-88页 |
·确定合适的过盈量 | 第88-89页 |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0-92页 |
·总结 | 第90-91页 |
·展望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5页 |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5页 |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完成的项目 | 第95-96页 |
致谢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