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综合运输通道内出行方式协同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第2章 区域综合运输通道的界定与供需分析 | 第16-29页 |
·区域综合运输通道的界定 | 第16-19页 |
·运输通道概述 | 第16-18页 |
·区域综合运输通道的定义 | 第18-19页 |
·区域综合运输通道供给特性分析 | 第19-22页 |
·区域综合运输通道供给特征 | 第19页 |
·区域综合运输通道内出行方式的结构 | 第19-20页 |
·区域综合运输通道内出行方式的特点 | 第20-22页 |
·区域综合运输通道需求特性分析 | 第22-29页 |
·区域综合运输通道内出行需求特征 | 第22-23页 |
·区域综合运输通道内出行全过程分析 | 第23-24页 |
·区域综合运输通道内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 第24-29页 |
第3章 区域综合运输通道内出行方式的协同性分析 | 第29-41页 |
·协同学概述 | 第29-31页 |
·协同概念与协同学 | 第29页 |
·协同学的基础概念 | 第29-31页 |
·交通运输系统的协同性 | 第31-34页 |
·交通运输协同发展的内涵 | 第31-32页 |
·交通运输协同发展的机理 | 第32-34页 |
·区域综合运输通道内出行方式间相互关系分析 | 第34-36页 |
·竞争关系 | 第34-36页 |
·协作关系 | 第36页 |
·区域综合运输通道内出行方式的协同发展概述 | 第36-41页 |
·通道内出行方式协同发展的内涵 | 第36-38页 |
·通道内出行方式协同发展的目标 | 第38页 |
·通道内出行方式协同发展的原则 | 第38-41页 |
第4章 区域综合运输通道内出行方式协同模型构建 | 第41-51页 |
·模型建立 | 第41-43页 |
·构建思路 | 第41-43页 |
·模型设计 | 第43页 |
·模型求解 | 第43-47页 |
·求解思路 | 第43页 |
·求解方法 | 第43-44页 |
·求解过程 | 第44-47页 |
·算例验证 | 第47-51页 |
第5章 区域综合运输通道内出行方式协同发展策略 | 第51-56页 |
·通道内各出行方式自身协同发展策略 | 第51-52页 |
·重视前期规划工作 | 第51-52页 |
·优化运营管理机制 | 第52页 |
·通道内各出行方式之间协同发展策略 | 第52-54页 |
·运输外部成本内部化 | 第52-53页 |
·优化出行全过程时间 | 第53-54页 |
·完善协同管理体制 | 第54页 |
·通道系统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策略 | 第54-56页 |
·与城市发展相协调 | 第55页 |
·与环境系统相协调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