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2-22页 |
第一节 本文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第12-15页 |
一、本文研究的背景 | 第12-14页 |
二、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第14-15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5-20页 |
一、国内文献综述 | 第15-17页 |
二、国外文献综述 | 第17-19页 |
三、文献述评 | 第19-20页 |
第三节 本文的主要思想及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一、本文的主要思想 | 第20页 |
二、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公开市场业务发展的历史渊源和国际现状 | 第22-32页 |
第一节 公开市场业务发展的历史渊源及其特点 | 第22-24页 |
一、公开市场业务发展的历史渊源 | 第22页 |
二、公开市场操作的优势 | 第22-23页 |
三、公开市场业务的不足 | 第23-24页 |
第二节 公开市场业务发展的国际现状 | 第24-30页 |
一、发达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公开市场业务发展现状 | 第24-28页 |
二、发展中国家公开市场业务的情况 | 第28-30页 |
第三节 公开市场业务国际比较对我国的启示 | 第30-32页 |
一、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是公开市场操作的基础 | 第30页 |
二、良好的金融环境是公开市场操作的依托 | 第30-31页 |
三、进一步完善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方式、工具和目标 | 第31-32页 |
第三章 中国公开市场业务发展状况 | 第32-55页 |
第一节 中国货币政策调控方式的演变 | 第32-37页 |
一、直接货币政策占主要地位时期 | 第32-34页 |
二、直接货币政策面临的挑战 | 第34-37页 |
第二节 公开市场业务占重要地位的时期 | 第37-53页 |
一、三大间接货币政策工具的比较 | 第37-40页 |
二、中国公开市场业务的基本情况 | 第40-45页 |
三、中国公开市场业务的市场基础 | 第45-52页 |
四、中国公开市场操作的传导渠道 | 第52-53页 |
第三节 央行票据的发行及对公开市场操作的重要意义 | 第53-55页 |
一、央行票据引入前公开市场业务的困境 | 第53页 |
二、央行票据发行对公开市场业务发展的重要意义 | 第53-55页 |
第四章 中国公开市场操作行为有效性分析 | 第55-77页 |
第一节 公开市场操作行为有效性的界定 | 第55-57页 |
一、中国公开市场业务地位日渐突出 | 第55-56页 |
二、公开市场操作行为有效性的界定 | 第56-57页 |
第二节 公开市场操作行为有效性分析 | 第57-74页 |
一、逐步完善的公开市场操作环境为有效性提高提供前提 | 第57-59页 |
二、从央行公开市场业务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关系看公开市场业务操作行为有效性 | 第59-69页 |
三、从央行票据流标角度分析公开市场操作行为的有效性 | 第69-74页 |
第三节 结论 | 第74-76页 |
第四节 后续研究方向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2页 |
附录1 第四章第二节中第二个大问题的部分计量结果 | 第82-85页 |
附录2 论文初稿对公开市场操作中的其他主要品种的实证分析简表 | 第85-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