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5页 |
§1-1 引言 | 第8页 |
§1-2 非线性有限元法的研究概况 | 第8-9页 |
§1-3 接触问题有限元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页 |
§1-4 接触问题求解的研究概况 | 第9-11页 |
§1-5 桩-土体系动力分析研究概况 | 第11页 |
§1-6 竖向静止载荷与水平地震波作用下单桩工作特性分析简介 | 第11-14页 |
1-6-1 单桩竖向静止载荷下的工作特性 | 第11-12页 |
1-6-2 单桩水平地震波作用下的工作特性 | 第12-14页 |
§1-7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ANSYS软件介绍 | 第15-19页 |
§2-1 引言 | 第15页 |
§2-2 ANSYS发展历史 | 第15页 |
§2-3 ANSYS界面介绍 | 第15-16页 |
§2-4 ANSYS处理器 | 第16-17页 |
§2-5 ANSYS的技术特点 | 第17-18页 |
§2-6 ANSYS的基本功能 | 第18-19页 |
第三章 竖向静止载荷与水平地震波作用下桩-土有限元数学模型 | 第19-28页 |
§3-1 有限元法的概述 | 第19页 |
§3-2 静止载荷下桩-土有限元分析 | 第19-24页 |
3-2-1 桩-土体系应用有限元法前景描述 | 第19页 |
3-2-2 桩身及桩周土体有限元数学模型 | 第19-21页 |
3-2-3 桩-土接触面有限元数学模型 | 第21-24页 |
§3-3 动力载荷下桩-土有限元分析 | 第24-28页 |
3-3-1 动力应用理论 | 第24-26页 |
3-3-2 动力条件下桩-土有限元数学模型 | 第26-28页 |
第四章 单桩竖向静载荷与水平地震波作用下ANSYS模拟 | 第28-40页 |
§4-1 ANSYS有限元建模 | 第28-31页 |
4-1-1 有限元建模方法的选取 | 第28页 |
4-1-2 有限元模型的简化与假设 | 第28页 |
4-1-3 实体模型建立 | 第28-29页 |
4-1-4 单元选取 | 第29-30页 |
4-1-5 有限元网格划分 | 第30-31页 |
§4-2 弹塑性条件下桩-土本构模型 | 第31-34页 |
§4-3 桩-土模型的ANSYS求解方法 | 第34-35页 |
§4-4 解题步骤 | 第35页 |
§4-5 求解结果 | 第35-40页 |
4-5-1 竖向静止载荷下有限元解与弹性理论解的比较 | 第35-38页 |
4-5-2 水平地震波作用下的有限元解 | 第38-40页 |
第五章 单桩静止载荷作用下侧阻、端阻分析 | 第40-49页 |
§5-1 引言 | 第40页 |
§5-2 载荷传递机理 | 第40-41页 |
§5-3 桩-土极限承载力计算 | 第41-42页 |
§5-4 静压下桩-土侧阻、端阻有限元分析 | 第42-49页 |
5-4-1 试验工程概况 | 第42-43页 |
5-4-2 ANSYS有限元模型 | 第43-44页 |
5-4-3 轴对称有限元法的程序框架设计 | 第44页 |
5-4-4 桩-土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44-49页 |
第六章 静止载荷与地震波共同作用下桩-土工作特性分析 | 第49-56页 |
§6-1 引言 | 第49页 |
§6-2 地震波的选择与输入 | 第49-50页 |
6-2-1 地震波的选择 | 第49页 |
6-2-2 地震波的调整 | 第49-50页 |
6-2-3 地震波的读入 | 第50页 |
§6-3 桩-土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50-56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6-57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56页 |
§7-2 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建议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