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机械零件及传动装置论文--机械传动机构论文--啮合传动论文--蜗轮蜗杆传动论文

近似的TI蜗杆传动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4页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环面蜗杆传动特点及分类第10-11页
   ·TI蜗杆传动的特点及研究现状第11-13页
     ·TI蜗杆传动的特点第11页
     ·TI蜗杆传动的研究现状第11-13页
   ·论文主要工作内容第13-14页
第二章 一次包络Q-TI型蜗杆传动啮合理论第14-39页
   ·坐标系的建立及坐标变换第14-16页
     ·建立坐标系第14-15页
     ·坐标变换第15-16页
   ·基本方程第16-21页
     ·渐开线方程(砂轮截线方程)第16-17页
     ·蜗轮齿面方程第17-18页
       ·蜗轮齿左侧齿面方程第18页
       ·蜗轮齿右侧右面方程第18页
     ·蜗轮齿面上任意一点的单位法矢量n~((2))方程第18-20页
       ·蜗轮左侧齿面上任意一点在坐标系52中的单位法矢量n_L~((2)) 方程第18-19页
       ·蜗轮右侧齿面上任意一点在坐标系52中的单位法矢量n_R~((2)) 方程第19-20页
     ·啮合点处相对运动速度V~((21))第20-21页
       ·蜗轮左齿面Σ~((2)) 包络Q-TI型蜗杆齿面Σ~((1)) 时啮合点处的相对速度第20-21页
       ·蜗轮右齿面Σ~((2)) 包络Q-TI型蜗杆齿面Σ~((1)) 时啮合点处的相对速度第21页
   ·啮合函数及啮合方程第21-23页
     ·蜗轮左侧齿面Σ_L~((2)) 包络Q-TI型蜗杆上侧齿面Σ_U~((1)) 的啮合函数及啮合方程第22-23页
     ·蜗轮右侧齿面Σ_R~((2)) 包络Q-TI型蜗杆下侧齿面Σ_D~((1)) 的啮合函数及啮合方程第23页
   ·一次包络Q-TI型蜗杆传动的齿面方程第23-27页
     ·蜗轮齿面上瞬时接触线第23-25页
       ·蜗轮左侧齿面上的瞬时接触线方程第24页
       ·蜗轮右侧齿面上的瞬时接触线方程第24页
       ·在坐标系S_2中确定瞬时接触线的步骤第24-25页
     ·啮合面第25-26页
       ·蜗轮左侧齿面Σ_L~((2)) 在S_P中的啮合面方程第25页
       ·蜗轮右齿面Σ_R~((2)) 在S_P中的啮合面方程第25-26页
       ·啮合面的求解步骤第26页
     ·蜗杆齿面方程第26-27页
       ·Q-TI型蜗杆上侧齿面Σ_U~((1)) 方程式第26-27页
       ·TI蜗杆下侧齿面Σ_D~((1)) 方程式第27页
       ·在坐标系S_1中确定近似TI蜗杆齿面的步骤第27页
   ·二类界限曲线第27-31页
     ·渐开面齿面Σ_L~((2)) 包络TI蜗杆上侧齿面Σ_U~((1)) 时的二类界限线第28-29页
     ·渐开面齿面Σ_R~((2)) 包络TI蜗杆下侧齿面Σ_D~((1)) 时的二类界限线第29-30页
     ·二类界限线在坐标系S_2中的求解步骤第30页
     ·空间啮合的二次接触现象第30-31页
   ·一类界限线第31-37页
     ·一类界限函数第31-36页
       ·齿面Σ_L~((2)) 包络蜗杆上侧齿面Σ_U~((1)) 时的一类界限函数第32-34页
       ·齿面Σ_L~((2)) 包络蜗杆下侧齿面Σ_D~((1)) 时的一类界限函数第34-36页
     ·一类界限曲线第36-37页
       ·蜗杆上侧齿面Σ_U~((1)) 上的一类界限曲线的坐标方程第36页
       ·蜗杆下侧齿面Σ_D~((1)) 上的一类界限曲线的坐标方程第36-37页
       ·一类界限曲线在坐标系S_1中的求解步骤第37页
   ·诱导法曲率第37页
   ·小结第37-39页
第三章 一次包络Q-TI型蜗杆传动啮合性能分析第39-59页
   ·Q-TI型蜗杆传动的几何计算第39-40页
   ·齿面接触区域的边界条件第40-43页
     ·计算参数u, θ,φ2取值范围第40-41页
       ·计算参数u取值范围第41页
       ·计算参数θ取值范围第41页
       ·计算参数φ2取值范围第41页
     ·蜗轮齿面接触区域的边界条件第41-42页
     ·蜗杆齿面接触区域的边界条件第42-43页
   ·Q-TI型蜗杆传动的数值分析第43-45页
     ·原始参数的取值范围第43页
     ·Q-TI型蜗杆的齿面啮合分析第43-45页
   ·啮合性能分析第45-52页
     ·中心距a 对啮合性能的影响第45-47页
     ·蜗轮齿数Z_2对啮合性能的影响第47-48页
     ·蜗杆头数Z_1对啮合性能的影响第48-49页
     ·法向模数m_n 对啮合性能的影响第49-51页
     ·螺旋角β对啮合性能的影响第51-52页
   ·Q-TI型蜗杆主要参数的选择方法第52-57页
     ·设计蜗杆传动时一般给出的参数条件第52页
     ·参数选择时需要保证的刚度和强度第52-53页
     ·各参数对啮合性能的影响第53页
     ·各参数之间的关系第53-57页
   ·小结第57-59页
第四章 二次包络Q-TI型蜗杆传动啮合理论及啮合性能分析第59-74页
   ·建立坐标系第60页
   ·啮合函数和啮合方程第60-64页
     ·啮合点处相对运动的速度矢v~((12)~*)第60-62页
     ·TI蜗杆齿面Σ~((1))上啮合点处单位法矢n~((1))第62页
     ·啮合函数和啮合方程第62-64页
       ·Q-TI型蜗杆上侧齿面Σ_U~((1)) 包络蜗轮左侧齿面Σ_L~((2)*) 时的啮合函数及啮合方程第62-63页
       ·TI蜗杆下侧齿面Σ_D~((1)) 包络蜗轮右侧齿面Σ_R~((2)*) 时的啮合函数及啮合方程第63-64页
   ·瞬时接触线方程第64-67页
     ·蜗杆齿面上瞬时接触线方程第64-65页
       ·Q-TI型蜗杆上侧齿面Σ_U~((1)) 包络蜗轮左侧齿面Σ_L~((2)*) 时的瞬时接触线方程第65页
       ·TI蜗杆下侧齿面Σ_D~((1)) 包络蜗轮右侧齿面Σ_R~((2)*) 时的瞬时接触线方程式第65页
     ·蜗轮齿面上瞬时接触线方程第65-67页
       ·蜗轮左侧齿面Σ_L~((2)*) 上瞬时接触线方程第66页
       ·蜗轮右侧齿面Σ_R~((2)*) 上瞬时接触线方程第66-67页
   ·二次包络啮合分析第67-73页
     ·虚接触第67-68页
     ·接触线分析第68-73页
   ·小结第73-74页
第五章 Q-TI型蜗杆传动三维造型与比较分析第74-83页
   ·带倾角的渐开线回转砂轮造型第74-75页
   ·Q-TI型蜗杆传动一次包络蜗轮的造型第75-76页
   ·Q-TI型蜗杆传动蜗杆的造型第76-77页
   ·Q-TI型蜗杆传动二次包络蜗轮的造型第77-79页
   ·Q-TI型蜗杆传动蜗轮造型实体和TI蜗杆传动蜗轮造型实体比较第79-82页
   ·小结第82-83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83-85页
参考文献第85-89页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第89-90页
致谢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磁场逆问题分析计算的进化算法研究
下一篇:南充友合房地产公司营销问题诊断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