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前言 | 第6-10页 |
第一章 集句文学发展概述 | 第10-22页 |
第一节:集句的产生与定义 | 第10-13页 |
第二节:集句文学的多种形式 | 第13-16页 |
第三节:文天祥之前集杜诗的发展情况 | 第16-22页 |
第二章:文天祥与《集杜诗》 | 第22-36页 |
第一节:文天祥行迹略述 | 第22-26页 |
第二节:《集杜诗》版本小考 | 第26-31页 |
第三节《集杜诗》结构特色评述 | 第31-36页 |
第三章:文天祥与杜甫——从接受美学说起 | 第36-48页 |
第一节:从文天祥与杜甫的相似点看接受背景 | 第36-40页 |
第二节:从接受对创作的影响看文天祥对杜诗的继承与发展 | 第40-44页 |
第三节:文天祥与张庆之——对《集杜诗》的直接影响的评述 | 第44-48页 |
第四章:《集杜诗》的价值——从文本理论说起 | 第48-73页 |
第一节:文本构成与集句的合理性 | 第48-58页 |
第二节:解构与重构——论《集杜诗》的创作 | 第58-67页 |
第三节:阐释与欣赏——《集杜诗》与其他集句诗之比较 | 第67-73页 |
结论 | 第73-74页 |
附录 | 第74-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2页 |
后记 | 第92-94页 |
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