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无证书签密方案的设计
|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6-9页 |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6-8页 |
| 1.1.1 公钥密码体制 | 第6-7页 |
| 1.1.2 基于身份的密码体制 | 第7-8页 |
| 1.1.3 无证书的密码体制 | 第8页 |
| 1.2 论文组织结构和内容安排 | 第8-9页 |
| 第2章 密码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工具 | 第9-13页 |
| 2.1 Hash函数 | 第9页 |
| 2.2 双线性对 | 第9页 |
| 2.3 数学困难问题 | 第9-10页 |
| 2.4 随机预言模型 | 第10页 |
| 2.5 签密的研究背景与意意义 | 第10-11页 |
| 2.6 签密体制的形式化模型 | 第11-12页 |
| 2.7 签密体制的安全性质 | 第12-13页 |
| 第3章 无证书的的多接收者签密 | 第13-23页 |
| 3.1 多接收者签密方案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3页 |
| 3.2 安全模型 | 第13-15页 |
| 3.3 方案的设计 | 第15-16页 |
| 3.4 方案的安全分析 | 第16-21页 |
| 3.5 效率分析 | 第21-23页 |
| 第4章 无证书的环签密 | 第23-36页 |
| 4.1 环签名的研究背景与意意义 | 第23-24页 |
| 4.2 无证书的环签密方案 | 第24-26页 |
| 4.2.1 系统模型 | 第24页 |
| 4.2.2 安全模型 | 第24-26页 |
| 4.3 方案的设计 | 第26-27页 |
| 4.4 方案的安全分析 | 第27-34页 |
| 4.5 效率分析与比较 | 第34-36页 |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36-37页 |
| 5.1 总结 | 第36页 |
| 5.2 展望 | 第36-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4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及待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1-42页 |
| 致谢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