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细胞学论文

蚕豆保卫细胞和和表皮细胞液泡内含颗粒物性质比较与分析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8-25页
   ·气孔运动机理研究进展第8-18页
     ·光合作用假说第9-10页
     ·淀粉—糖转化学说(starch—sugar conversion theory)第10页
     ·气孔运动的化学渗透模型(the chemiosmotic model of stomatal movements)第10-13页
     ·保卫细胞液泡渗透调节的高聚物可逆解聚模型第13-14页
     ·细胞骨架(微管和微丝)与气孔运动第14-15页
     ·保卫细胞离子通道与气孔运动第15-16页
     ·气孔运动的调节因素第16-18页
   ·植物细胞液泡及其生理功能第18-20页
     ·植物细胞液泡第18页
     ·植物细胞液泡的生理功能第18-20页
   ·保卫细胞信号转导中的第二信使—pH第20-22页
   ·脱落酸诱导气孔关闭的作用及其信号转导机理第22-24页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4-25页
第二章 保卫细胞和表皮细胞液泡内含颗粒物性质比较与分析第25-31页
 前言第25页
   ·材料与方法第25-27页
     ·实验材料第25页
     ·液泡的染色第25-26页
     ·保卫细胞及表皮细胞液泡液的提取第26页
     ·负染与电镜观察第26页
     ·液泡液的超痕量缓冲体系的pH调控第26页
     ·保卫细胞内含颗粒物的平均线度及分布密度的估计第26-27页
   ·结果与分析第27-29页
     ·保卫细胞(开放态)与表皮细胞液泡内含颗粒物的形态与分布密度的比较第27页
     ·保卫细胞和表皮细胞液泡内含颗粒物对pH调控的不同响应第27-29页
   ·讨论第29-31页
     ·保卫细胞与表皮细胞液泡内颗粒物形态及性质有明显差别第29页
     ·pH调控可引起保卫细胞液泡内颗粒物形态与分布的显著变化第29-30页
     ·液泡内颗粒物在pH介导下的形态变化与保卫细胞的渗透调节第30-31页
第三章 蛋白酶处理保卫细胞和表皮细胞液泡内颗粒物的结果分析第31-36页
 前言第31页
   ·材料与方法第31-32页
     ·实验材料第31页
     ·液泡的染色第31-32页
     ·保卫细胞及表皮细胞液泡液的提取第32页
     ·液泡内含颗粒物对蛋白酶(Protease K,Pronase)处理的反应第32页
     ·负染与电镜观察第32页
   ·结果与分析第32-35页
     ·保卫细胞与表皮细胞对Protease K处理的反应第32-34页
     ·保卫细胞与表皮细胞对Pronase处理的反应第34-35页
   ·讨论第35-36页
     ·保卫细胞及表皮细胞液泡内含颗粒物可能是蛋白质第35-36页
第四章 ABA诱导的保卫细胞与表皮细胞液泡pH的变化第36-44页
 前言第36-37页
   ·材料与方法第37-38页
     ·实验材料第37页
     ·荧光染料BCECF AM的孵育第37-38页
     ·ABA诱导的保卫细胞及表皮细胞液泡pH的动态变化第38页
     ·BCECF的荧光比值与pH关系在体外的标定第38页
   ·结果与分析第38-42页
     ·ABA诱导的保卫细胞液泡内pH的动态变化第38-41页
     ·ABA诱导的与保卫细胞相邻的表皮细胞液泡内pH的动态变化第41-42页
   ·讨论第42-44页
     ·荧光探针BCECF定位于蚕豆叶片保卫细胞液泡第42-43页
     ·气孔关闭过程中保卫细胞和相邻表皮细胞液泡pH值发生了趋势相反的变化第43页
     ·保卫细胞液泡pH值在气孔运动中的作用第43-44页
结论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53页
致谢第53-54页
作者简介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国际犯罪的国内立法化
下一篇:浅析社区矫正制度--兼论我国社区矫正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