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概述 | 第10页 |
·发酵床养殖技术研究进展 | 第10-14页 |
·发酵床的主要类型 | 第11-12页 |
·发酵床垫料组分 | 第12页 |
·发酵床垫料的发酵菌剂 | 第12页 |
·发酵床垫料养殖的优缺点 | 第12-14页 |
·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经典微生物培养法 | 第14页 |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 | 第14-16页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16-26页 |
·实验材料 | 第16-17页 |
·实验菌株与动物 | 第16页 |
·主要培养基 | 第16-17页 |
·主要试剂和药品 | 第17页 |
·主要仪器 | 第17页 |
·试验方法 | 第17-20页 |
·除臭菌的分离及筛选 | 第17页 |
·供试菌株理化特性分析 | 第17-20页 |
·除臭细菌遗传特性分析 | 第20-22页 |
·细菌DNA提取 | 第20页 |
·BOXAIR-PCR扩增检测 | 第20-21页 |
·16S rDNA PCR-RFLP | 第21-22页 |
·16S rDNA序列测定 | 第22页 |
·数据处理 | 第22页 |
·除臭细菌垫料发酵应用效果 | 第22-26页 |
·垫料准备 | 第22页 |
·垫料发酵温度、pH值变化 | 第22-23页 |
·靛酚蓝比色法测定铵态氮含量 | 第23页 |
·硝态氮含量测定 | 第23-24页 |
·垫料微生物数量测定 | 第24页 |
·垫料发酵过程中细菌DGGE分析 | 第24-2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6-38页 |
·细菌分离筛选 | 第26-27页 |
·供试菌株理化特性的测定 | 第27-30页 |
·酶活性的测定 | 第27页 |
·供试菌株初始生长pH范围 | 第27页 |
·生长温度范围 | 第27-28页 |
·分解淀粉产酸情况 | 第28页 |
·惟一碳源利用 | 第28-29页 |
·唯一氮源的利用 | 第29页 |
·安全性测试 | 第29-30页 |
·除臭菌株的遗传特性分析 | 第30-32页 |
·BOXAIR-PCR分析 | 第30-31页 |
·供试菌株16S rRNA PCR-RFLP图谱分析 | 第31-32页 |
·部分菌株165 rDNA序列分析 | 第32页 |
·供试菌株垫料发酵效果分析 | 第32-38页 |
·垫料发酵理化性质测定 | 第32-36页 |
·垫料菌群的DGGE分析 | 第36-38页 |
·动物饲养试验 | 第38页 |
4. 讨论与结论 | 第38-41页 |
·讨论 | 第38-40页 |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附录一 | 第47-49页 |
附录二 | 第49-50页 |
附录三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