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12页 |
一、房屋拆迁基本理论法律分析 | 第12-18页 |
(一) 房屋拆迁法律制度产生的背景 | 第12-13页 |
(二) 我国房屋拆迁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 | 第13-15页 |
1、我国房屋拆迁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 第13-15页 |
2、我国城镇房屋拆迁制度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 第15页 |
(三) 房屋拆迁的性质分析 | 第15-18页 |
二、我国房屋拆迁的实体性要件和程序性要件 | 第18-26页 |
(一) 拆迁的实体胜要件——社会公共利益 | 第18-24页 |
1、社会公共利益概说 | 第18-21页 |
2、社会公共利益的层次性分析 | 第21-22页 |
3、社会公共利益的层次性对房屋拆迁权的影响 | 第22-24页 |
4、“公共利益”的误区 | 第24页 |
(二) 程序性要件 | 第24-26页 |
1、听证程序 | 第25页 |
2、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前置 | 第25-26页 |
三、房屋拆迁补偿 | 第26-39页 |
(一) 城镇房屋拆迁补偿的基础 | 第26-34页 |
1、补偿标准的确定 | 第26-29页 |
2、房屋补偿的价值基础 | 第29-30页 |
3、土地使用权补偿的基础 | 第30-34页 |
(二) 在城镇房屋拆迁补偿中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保护 | 第34-38页 |
1、经济主体社会责任理论 | 第35-36页 |
2、经济主体社会责任的正当性考察 | 第36-37页 |
3、弱势群体的优惠权 | 第37-38页 |
(三) 房屋拆迁补偿的责任分配 | 第38-39页 |
四、在城镇房屋拆月冲嗜中需要的几个问题 | 第39-45页 |
(一) 房屋拆迁制度体现中国特色 | 第39-42页 |
1、立足本国实际,不盲目借鉴 | 第39-41页 |
2、加强对舆论的正确引导,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 | 第41页 |
3、正确理解并运用“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 第41-42页 |
(二) 对城镇房屋拆迁中行政权力滥用的限制 | 第42-43页 |
(三) 房屋拆迁补偿权利的实现 | 第43-45页 |
1、安置权及其补偿基础 | 第43-44页 |
2、被拆迁人的优先权 | 第44-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书目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