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 第1-10页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背景、意义 | 第7-8页 |
1.2 研究对象及研究范围界定 | 第8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8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8-10页 |
第2章 港站管理的理论基础 | 第10-14页 |
2.1 公共产品理论 | 第10-11页 |
2.1.1 公共产品的特征 | 第10页 |
2.1.2 产品分类及其应用 | 第10-11页 |
2.2 产权理论 | 第11页 |
2.3 基础设施及资产属性 | 第11-14页 |
2.3.1 基础设施特性 | 第11-12页 |
2.3.2 资产属性 | 第12-14页 |
第3章 港站特性分析 | 第14-21页 |
3.1 港站的功能与作用 | 第14-15页 |
3.2 港站的特征 | 第15-17页 |
3.3 港站的公共性与竞争性分析 | 第17-20页 |
3.3.1 一定的公共性 | 第17-19页 |
3.3.2 一定的竞争性 | 第19-20页 |
3.4 港站的资产属性 | 第20-21页 |
第4章 我国港站现行管理模式分析 | 第21-41页 |
4.1 我国港站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21-29页 |
4.1.1 港站现状 | 第21-26页 |
4.1.2 港站发展的政策环境分析 | 第26-28页 |
4.1.3 港站发展趋势 | 第28-29页 |
4.2 目前我国港站的主要管理模式与存在的问题 | 第29-41页 |
4.2.1 管理模式的内涵 | 第29页 |
4.2.2 港站管理模式 | 第29-37页 |
4.2.3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7-41页 |
第5章 国外典型港站管理模式及借鉴意义 | 第41-48页 |
5.1 国外典型港站的管理模式 | 第41-45页 |
5.2 国外典型港站管理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45-48页 |
5.2.1 主要管理模式 | 第45-46页 |
5.2.2 主要经验总结 | 第46-48页 |
第6章 我国港站管理模式的改革思路 | 第48-59页 |
6.1 改革的目标、原则和内容 | 第48-51页 |
6.1.1 改革目标 | 第48-49页 |
6.1.2 改革的原则 | 第49页 |
6.1.3 改革的内容 | 第49-51页 |
6.2 改革的对策与建议 | 第51-59页 |
6.2.1 宏观上,对港站管理模式的改革实行政策支持 | 第51-53页 |
6.2.2 微观上,根据产权形式不同,分别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 | 第53-59页 |
结束语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