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论文--土力学论文

基于强度折减法和容重增加法的边坡稳定分析及工程研究

第一章 绪论第1-21页
 1.1 引言第10页
 1.2 边坡稳定分析方法研究现状第10-18页
  1.2.1 刚体极限平衡法第10-13页
  1.2.2 极限分析法第13-15页
  1.2.3 有限单元法和有限差分法第15-17页
  1.2.4 离散元法第17-18页
  1.2.5 非连续变形分析法第18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8-20页
 1.4 本文研究技术路线第20-21页
第二章 边坡破坏模式及变形规律研究第21-31页
 2.1 边坡破坏模式第21-22页
 2.2 影响边坡稳定的主要因素第22-23页
 2.3 边坡变形破坏规律研究第23-30页
  2.3.1 新滩滑坡变形规律研究第23-25页
  2.3.2 鸡鸣寺滑坡变形规律研究第25-27页
  2.3.3 黄茨滑坡变形规律研究第27-29页
  2.3.4 边坡变形破坏规律第29-30页
 2.4 小结第30-31页
第三章 边坡强度折减法和容重增加法稳定分析研究第31-55页
 3.1 引言第31页
 3.2 基本原理第31-32页
  3.2.1 强度折减法基本原理(Strength Reduction Method)第31-32页
  3.2.2 容重增加法基本原理(Gravity Increase Method)第32页
 3.3 破坏标准定义第32-34页
 3.4 算例分析第34-39页
  3.4.1 计算模型及边界条件第34-35页
  3.4.2 强度折减法算例分析第35-37页
  3.4.3 容重增加法算例分析第37-39页
 3.5 影响强度折减法和容重增加法计算精度的参数分析第39-54页
  3.5.1 凝聚力对计算精度的影响第40-41页
  3.5.2 摩擦角对计算精度的影响第41-43页
  3.5.3 弹性模量对计算精度的影响第43-45页
  3.5.4 泊松比对强度折减法计算精度的影响第45-47页
  3.5.5 剪胀角对计算精度的影响第47-49页
  3.5.6 计算网格对计算精度的影响第49-51页
  3.5.7 屈服准则对强度折减法计算精度的影响第51-54页
 3.6 小结第54-55页
第四章 粤赣高速公路岩石边坡稳定性研究第55-76页
 4.1 概述第55-58页
 4.2 边坡有限元非饱和渗流分析第58-62页
  4.2.1 渗流分析基本原理第58-59页
  4.2.2 计算模型及边界条件第59-60页
  4.2.3 边坡非饱和渗流成果分析第60-62页
 4.3 刚体极限平衡边坡稳定分析第62-67页
  4.3.1 基本原理第62-64页
  4.3.2 考虑降雨入渗的刚体极限平衡边坡稳定分析第64-66页
  4.3.3 考虑加固措施及地震荷载的刚体极限平衡边坡稳定分析第66-67页
 4.4 强度折减法和容重增加法边坡有限差分分析第67-74页
  4.4.1 计算模型及边界条件第67-68页
  4.4.2 考虑降雨入渗的边坡有限差分稳定分析第68-70页
  4.4.3 考虑加固措施及地震荷载的边坡有限差分稳定分析第70-74页
 4.5 小结第74-76页
第五章 上虎跳峡水电站岩石高边坡稳定性研究第76-85页
 5.1 概述第76-78页
 5.2 广义楔形体法边坡稳定分析第78-79页
  5.2.1 广义楔形体法基本原理第78页
  5.2.2 广义楔形体法边坡分析成果第78-79页
 5.3 强度折减法和容重增加法边坡有限差分分析第79-84页
  5.3.1 计算模型及边界条件第79-80页
  5.3.2 强度折减有限差分边坡稳定分析第80-82页
  5.3.2 容重增加有限差分边坡稳定分析第82-84页
 5.4 小结第84-85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85-88页
 6.1 结论第85-86页
 6.2 展望第86-88页
参考文献第88-92页
个人简历第92-93页
致谢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轻型远程多管火箭武器系统分析的智能决策理论与应用
下一篇:Al-Cu-Mn-Ti-Ce合金热疲劳性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