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导论 | 第10-12页 |
第一章 上市公司反收购的基本理论 | 第12-20页 |
第一节 公司收购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2-14页 |
一、公司收购的界定及其相关分类 | 第12页 |
二、上市公司收购 | 第12-13页 |
三、上市公司反收购 | 第13-14页 |
第二节 目标公司反收购行为的价值论争 | 第14-18页 |
一、关于目标公司反收购行为的两种价值论争 | 第14-17页 |
二、对价值论争的分析 | 第17-18页 |
第三节 决策权在目标公司反收购中的意义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国外关于目标公司反收购决策权的立法模式及评析 | 第20-38页 |
第一节 董事会决策模式——对美国法的考察 | 第20-30页 |
一、董事会决策模式的具体运行状况 | 第20-27页 |
二、董事会决策模式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 第27-30页 |
第二节 股东大会决策模式——对英国法的考察 | 第30-35页 |
一、股东大会决策模式的具体运行状况 | 第31-34页 |
二、股东大会决策模式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 第34-35页 |
第三节 两种立法模式的比较分析及对我国制度构建的启示 | 第35-38页 |
第三章 我国上市公司反收购决策权制度的立法现状及分析 | 第38-45页 |
第一节 我国上市公司反收购决策权的立法现状 | 第38-40页 |
一、我国上市公司反收购决策权的立法变迁 | 第38-39页 |
二、现行立法对我国上市公司反收购决策权的影响 | 第39-40页 |
第二节 两种反收购决策权立法模式在我国现行立法环境下的可行性分析 | 第40-45页 |
一、反收购决策权归属董事会的可行性分析 | 第40-42页 |
二、反收购决策权归属股东大会的可行性分析 | 第42-45页 |
第四章 我国上市公司反收购决策权制度的完善 | 第45-50页 |
第一节 我国目标公司反收购决策权的归属 | 第45-47页 |
一、原则上股东大会拥有反收购的决策权 | 第45-46页 |
二、董事会拥有部分决策权 | 第46-47页 |
第二节 完善上市公司反收购决策权的相关制度安排 | 第47-50页 |
一、确立目标公司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的忠实义务 | 第47页 |
二、明晰目标公司董事在反收购中的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 | 第47-48页 |
三、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 第48-49页 |
四、加强对目标公司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权利的保护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