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上县生态功能区划与农业生态系统能流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4页 |
第一节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生态规划的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一、生态规划理论、方法发展概况 | 第11-13页 |
二、生态规划发展的趋势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汶上县情况简介 | 第14-22页 |
第一节 区域概况 | 第14-17页 |
一、区域自然地理概况 | 第14-17页 |
二、区域经济概况 | 第17页 |
第二节 区域的环境、社会经济问题 | 第17-22页 |
第三章 汶上生态功能区划研究 | 第22-33页 |
第一节 生态区划的理论发展现状 | 第22-25页 |
一、生态区划的理论发展 | 第22-23页 |
二、生态区划在我国的研究进展 | 第23页 |
三、本次区划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3-25页 |
第二节 生态区划的原则、依据 | 第25-27页 |
一、分区的原则 | 第25页 |
二、区划的依据 | 第25-27页 |
第三节 汶上生态区划结果 | 第27-33页 |
一、分区基本单元的确定 | 第27页 |
二、分区指标的选取 | 第27-28页 |
三、计算过程及结果 | 第28-33页 |
第四章 汶上县农业能量流分析 | 第33-42页 |
第一节 能量分析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 第33-34页 |
一、能量分析的地位 | 第33-34页 |
二、能量分析的作用 | 第34页 |
第二节 汶上农业能量流统计 | 第34-38页 |
一、农业能量输入 | 第34-36页 |
二、农业能量输出 | 第36-38页 |
第三节 汶上农业能流分析 | 第38-42页 |
一、农田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 | 第38-39页 |
二、农田生态系统的次级生产力 | 第39页 |
三、农田辅助能的输入结构 | 第39页 |
四、辅助能的能效分析 | 第39-40页 |
五、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出结构 | 第40-42页 |
第五章 汶上农业发展规划分析 | 第42-53页 |
第一节 对现行农业规划方案的检验 | 第42-48页 |
一、建立分析结构模型 | 第42-43页 |
二、构造准则层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 | 第43-44页 |
三、对方案层构造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 | 第44-46页 |
四、方案层的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 第46-47页 |
五、汶上农业政策评价 | 第47-48页 |
第二节 汶上农业规划方案评价 | 第48-53页 |
一、建立分析结构模型 | 第48-49页 |
二、构造判断矩阵,对规划项目进行检验 | 第49-51页 |
三、方案层的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 第51-52页 |
四、规划方案评价 | 第52页 |
五、结论 | 第52-53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3-54页 |
附图 | 第54-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致谢 | 第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