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6页 |
上篇 多维视角下的透析:艺术格式塔异质同构论生成的理论背景 | 第6-13页 |
(一) 艺术格式塔异质同构论生成的心理学背景 | 第6-9页 |
(二) 艺术格式塔异质同构论生成的哲学背景 | 第9-11页 |
(三) 艺术格式塔异质同构论生成的美学背景 | 第11-13页 |
中篇 整体活动中的呈现:艺术活动中异质同构的逻辑解读 | 第13-29页 |
(一) 艺术格式塔在整体活动中的展开 | 第13-15页 |
(二) 艺术格式塔外部各部分以“心—物”场为基础的异质同构 | 第15-20页 |
(三) 艺术作品内部各场之间的异质同构 | 第20-22页 |
(四) 艺术格式塔各场之间的组织原则 | 第22-25页 |
(五) 艺术格式塔异质同构中格式塔质的呈现 | 第25-29页 |
下篇 当下的品格:艺术格式塔异质同构论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 第29-38页 |
(一) 当下文艺审美理想的迷失与艺术格式塔异质同构论 | 第29-32页 |
(二) 美的本质探寻与艺术格式塔异质同构论 | 第32-34页 |
(三) 美学研究方法的现代转型与艺术格式塔异质同构论 | 第34-36页 |
(四) 艺术格式塔异质同论的不足 | 第36-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1-42页 |
后记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