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地方工业经济论文

西安工业发展与城市空间结构之关系研究

1 国外学者研究理论成果综述第1-13页
 1.1 工业区位理论回顾第8-9页
  1.1.1 古典工业区位论第8页
  1.1.2 现代工业区位论第8-9页
 1.2 城市空间结构的理论透析第9-13页
  1.2.1 社会生态学派第9-11页
  1.2.2 新古典主义学派第11页
  1.2.3 行为分析学派第11-12页
  1.2.4 空间分析学派第12页
  1.2.5 政治经济学派第12-13页
2 世界工业发展历程第13-19页
 2.1 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城市发展第13-14页
 2.2 二十世纪初期工业布局的新发展第14-16页
 2.3 工业布局的郊区化第16-18页
  2.3.1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第16页
  2.3.2 政策的鼓励第16-17页
  2.3.3 郊区化的纵深第17-18页
 2.4 产业集群的出现第18-19页
3 国内城市空间结构理论演变第19-20页
 3.1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前的理论发展第19-20页
 3.2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城市空间结构理论发展第20页
4 西安工业发展概况第20-34页
 4.1 1949年以前西安工业雏形第21-23页
  4.1.1 西安市区工业雏形的形成第21-22页
  4.1.2 陇海铁路的修建第22-23页
 4.2 建国以来西安工业的发展概况第23-25页
  4.2.1 过渡时期(1949-1952)第23页
  4.2.2 “一五”计划时期(1953-1957)第23页
  4.2.3 第二个五年计划和国民经济调整(1958-1965)第23-24页
  4.2.4 “文化大革命”和“三线”建设时期(1966-1976)第24-25页
 4.3 改革开放后的工业重组第25-26页
 4.4 工业结构重组后出现的问题第26-34页
  4.4.1 偏离-份额分析法第26-29页
  4.4.2 资料选取第29页
  4.4.3 计算过程第29-33页
  4.4.4 原因分析第33-34页
5 工业布局与西安空间结构发展的关系第34-62页
 5.1 解放初期城市空间结构第34-39页
  5.1.1 第一次西安总体规划第34-36页
  5.1.2 交通对工业布局的影响第36页
  5.1.3 传统工业区内部空间布局第36-37页
  5.1.4 解放后西安城市空间结构第37-39页
  5.1.5 小结第39页
 5.2 1980年代西安城市空间结构第39-41页
  5.2.1 第二次西安总体规划第39-41页
  5.2.2 1980年代西安工业区发展第41页
 5.3 1990年代西安城市空间结构第41-54页
  5.3.1 第三次总体规划第41-43页
  5.3.2 交通对工业布局的影响第43-44页
  5.3.3 1990年代后的西安工业空间布局第44-46页
  5.3.4 新型工业区空间布局第46-49页
  5.3.5 传统工业区土地利用转化的两个案例第49-51页
  5.3.6 西安城市空间布局第51-53页
  5.3.7 小结第53-54页
 5.4 西安城市空间结构演替特征第54-59页
  5.4.1 均质性和均质地域的概念第54页
  5.4.2 均质度的概念第54-55页
  5.4.3 西安均质度的测算第55-59页
 5.5 总结第59-62页
6 未来西安城市空间发展模式和结构第62-69页
 6.1 西安城市发展面临问题第62-64页
 6.2 西安城市空间发展构想第64-69页
  6.2.1 构建分工明确、合理有效的工业布局第64-66页
  6.2.2 建立双核多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第66-67页
  6.2.3 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空间第67-68页
  6.2.4 加强监管力度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2页
后记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研究--以常州市武进区农业产业化发展为例
下一篇:基于模型的三维飞机目标识别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