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3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3-50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选题意义 | 第13-15页 |
第二节 理论综述及评析 | 第15-37页 |
一、对资料的三点说明 | 第15-16页 |
二、理论综述 | 第16-37页 |
第三节 基本范畴的标定:基于理论碎片的整合 | 第37-40页 |
一、什么是公共预算:一个基本共识 | 第37-38页 |
二、预算、权力与权力结构:基于资源依附理论的相关性分析 | 第38-40页 |
三、民主:对权力的结构化安排 | 第40页 |
第四节 研究中轴、结构安排与分析方法 | 第40-50页 |
一、研究中轴:基于权力结构变迁的民主预算理论 | 第40页 |
二、研究定位:双重中轴 | 第40-41页 |
三、结构安排 | 第41-43页 |
四、分析方法 | 第43-50页 |
第二章 立法独白型权力结构:“前预算时代” | 第50-83页 |
第一节 英国的烙印:美国预算溯源 | 第51-57页 |
一、英国公共预算制度的形成过程:历史的考察 | 第51-54页 |
二、殖民地时期美国预算中的英国烙印 | 第54-57页 |
第二节 美国独立革命及其政治后果:基于预算的非主流诠释 | 第57-62页 |
一、美国独立革命的动因分析:基于预算理念的惯性 | 第57-59页 |
二、独立革命的政治后果 | 第59-62页 |
第三节 制宪会议:财政框架的拟定及“美国式民主”的型构 | 第62-67页 |
一、革命后的反思:制宪会议的前兆 | 第62-63页 |
二、联邦宪法的诞生:民主、财政与预算的逻辑 | 第63-66页 |
三、宪政体制下的预算模式:国会主导型预算 | 第66-67页 |
第四节 美国内战:公共预算的真正开启与民主的临近 | 第67-69页 |
一、美国内战:原因与后果的一般分析 | 第67-68页 |
二、美国内战的预算效应:公共预算的真正开启 | 第68-69页 |
第五节 零星预算下的权力结构模式:立法的权力独白 | 第69-83页 |
一、零星预算:生态分析与本体分析 | 第69-75页 |
二、零星预算下的权力结构模式:立法的独白 | 第75-77页 |
三、当时的预算能够支撑民主吗:进一步的分析 | 第77-83页 |
第三章 为民主而预算:美国“进步时代”的预算改革 | 第83-122页 |
第一节 美国“进步时代”之景况 | 第83-93页 |
一、“进步时代”的历史坐标:基于预算史的标定 | 第84页 |
二、进步运动的背景:“工业文明综合症” | 第84-89页 |
三、进步运动的爆发:回应与“革命性”改良 | 第89-93页 |
第二节 进步运动中的市政改革:现代公共预算的摇篮 | 第93-106页 |
一、进步运动中的市政改革:一般分析 | 第93-96页 |
二、现代公共预算的引入:为民主而预算 | 第96-103页 |
三、现代公共预算的特质:比较分析 | 第103-106页 |
第三节 美国“进步时代”预算改革的效应分析 | 第106-122页 |
一、预算理念的扩充、成熟与完善 | 第106-109页 |
二、行政力量的强化与国会独白型权力结构的渐次消解 | 第109-111页 |
三、民主时代的真正开启 | 第111-122页 |
第四章 政治型权力结构:行政主导预算时代 | 第122-156页 |
第一节 《1921年预算与会计法案》:历史的分水岭 | 第123-133页 |
一、《1921年预算与会计法案》溯源 | 第123-125页 |
二、《1921年预算与会计法案》的出台 | 第125-129页 |
三、《1921年预算与会计法案》的政治效应 | 第129-133页 |
第二节 后续改革:行政主导型预算模式的确立 | 第133-145页 |
一、预算局的重组、改革与演化:总统及行政部门力量的进一步加强 | 第133-136页 |
二、公共预算模式的改革:行政部门的权力与技术的双重提升 | 第136-143页 |
三、与胡佛委员会和预算概念委员会有关的改革 | 第143页 |
四、行政主导型预算模式的确立 | 第143-145页 |
第三节 政治型权力结构与“美国式”民主 | 第145-156页 |
一、行政主导型预算模式下的行政与立法部门 | 第145-147页 |
二、行政主导型预算模式下的政治型权力结构:政治对弈技术 | 第147-149页 |
三、政治型权力结构、“美国式”民主与行政集权型民主 | 第149-156页 |
第五章 对弈型权力结构:均势预算时代 | 第156-192页 |
第一节 《1974年国会预算与扣留控制法案》:又一个里程碑 | 第157-170页 |
一、1974年法案的背景 | 第157-159页 |
二、1974年法案与预算改革 | 第159-167页 |
三、1974年法案的政治效应:立法部门的回归 | 第167-170页 |
第二节 公共预算模式改革 | 第170-177页 |
一、公共预算中的目标管理(MBO):基层的参与 | 第170-171页 |
二、零基预算改革(ZBB):权力下移与立法部门的重振 | 第171-175页 |
三、从上到下预算/目标基础预算(TBB):权力的集中化 | 第175-177页 |
第三节 赤字与民主:基于对弈型权力结构的分析 | 第177-192页 |
一、对弈型权力结构的型塑 | 第177-178页 |
二、在赤字中博弈:对弈型权力结构的扩展分析 | 第178-185页 |
三、对弈型权力结构与“美国式”民主 | 第185-192页 |
第六章 网络型权力结构:多元预算时代 | 第192-239页 |
第一节 新绩效预算改革的背景:新公共管理运动 | 第192-200页 |
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背景:新时代与旧体制之间的巨大张力 | 第192-194页 |
二、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开启:寻找新的绩效点 | 第194-196页 |
三、新公共管理运动的高潮:美国的政府再造运动 | 第196-200页 |
第二节 新公共管理运动中的预算改革:新绩效预算 | 第200-220页 |
一、美国新公共管理运动中的“绩效取向” | 第200-201页 |
二、新绩效预算改革 | 第201-219页 |
三、新绩效预算改革的政治效应 | 第219-220页 |
第三节 网络型权力结构与“美国式”民主 | 第220-239页 |
一、网络型权力结构:本体论分析 | 第220-221页 |
二、网络型权力结构何以形成:基于新绩效预算的“应然”分析 | 第221-222页 |
三、美国现实视境下的网络型权力结构:“实然”分析 | 第222-226页 |
四、新绩效预算、网络型权力结构与“美国式”民主 | 第226-239页 |
结语 民主预算论:美国预算史中的政治逻辑 | 第239-242页 |
参考文献 | 第242-256页 |
后记 | 第256-2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