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部门经济论文--渔业、水产业论文

海洋渔业资源管理中ITQ制度交易成本研究

中文摘要第1-8页
英文摘要第8-10页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设想第10-21页
 1. 问题的提出第10-16页
  1. 1 我国海洋渔业资源的过度开发已导致渔业资源严重衰退第10-13页
  1. 2 我国现有渔业资源管理制度无法有效遏制渔业资源的过度开发第13-14页
  1. 3 捕捞限额及个体可转让配额(ITQ)制度的提出第14-16页
 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6-17页
 3. 研究设想第17-19页
  3. 1 研究对象界定第17页
  3. 2 研究基本假设第17-18页
  3. 3 研究方法和路径第18-19页
 4. 论文内容安排第19-21页
第二章 文献述评第21-52页
 1. 相关概念界定及渔业资源管理制度交易成本的研究进展第21-31页
  1. 1 个体可转让配额(ITQ)制度交易成本的相关概念界定第21-30页
  1. 2 渔业资源管理制度交易成本的研究进展第30-31页
 2. 个体可转让配额制度的研究进展第31-45页
  2. 1 个体可转让配额制度的思想起源及渔业资源管理制度变迁轨迹第31-36页
  2. 2 个体可转让配额制度的经济学研究进展第36-45页
 3. 小结及讨论第45-52页
第三章 个体可转让配额(ITQ)制度的新古典效率及交易成本对其新古典效率的扭曲第52-75页
 1. 个体可转让配额制度的新古典效率第52-59页
  1. 1 传统管理方法的效率损失及个体可转让配额制度的基本理念第52-56页
  1. 2 个体可转让配额制度的新古典效率模型第56-59页
 2. 交易成本对新古典效率的影响第59-72页
  2. 1 交易成本对个体可转让配额制度效率的影响:总体观点第59-61页
  2. 2 信息不对称时监督问题带来的内生交易成本第61-72页
 3. 本章小结及讨论第72-75页
第四章 我国渔业资源管理中个体可转让配额(ITQ)制度的交易成本的分类及影响因素分析第75-123页
 1. 个体可转让配额制度交易成本的分类第75-81页
  1. 1 根据成本支付项目分第75-79页
  1. 2 根据成因分第79-80页
  1. 3 根据成本的直接承担者分第80页
  1. 4 根据交易成本是否随着交易次数的变化而变化分第80-81页
 2. 我国海洋渔业资源管理中个体可转让配额制度交易成本的影响因素分析——Williamson的视觉第81-85页
  2. 1 交易频率的影响第81-82页
  2. 2 海洋捕捞渔业中不确定性的影响第82-84页
  2. 3 资产专用性的影响第84-85页
 3. 我国海洋渔业资源管理中个体可转让配额制度交易成本的影响因素分析——渔业和渔区视觉第85-116页
  3. 1 我国海洋捕捞业的特点及其对个体可转让配额制度交易成本的影响第85-100页
  3. 2 我国渔业资源管理制度对个体可转让配额制度交易成本的影响第100-109页
  3. 3 我国海洋捕捞业生产经营体制及渔区行政管理制度对个体可转让配额制度交易成本影响第109-111页
  3. 4 我国渔区和渔业中的非正式制度对个体可转让配额制度交易成本的影响第111-116页
 4. 总结和讨论第116-123页
第五章 信任、监督、兼捕渔业中的团队协作与个体可转让配额(ITQ)制度的监督成本第123-170页
 1. 不完全信息、信任、监督及个体可转让配额制度的监督成本第124-154页
  1. 1 引言第124-125页
  1. 2 模型基本假设第125-130页
  1. 3 完全信息与不完全信息下的单阶段博弈第130页
  1. 4 不完全信息且无监督和惩罚时两阶段博弈第130-135页
  1. 5 不完全信息且无监督和惩罚时三阶段博弈第135-144页
  1. 6 不完全信息但存在监督和惩罚条件下的两阶段博弈第144-151页
  1. 7 小结和讨论第151-154页
 2. 兼捕渔业中配额协作团队及个体可转让配额制度的监督成本第154-167页
  2. 1 发达渔业国家降低兼捕渔业中个体可转让配额制度的交易成本的主要方法第154-156页
  2. 2 兼捕渔业中的协作团队及个体可转让配额制度的监督成本第156-166页
  2. 3 配额协作团队在降低个体可转让配额制度交易成本方面的进一步讨论第166-167页
  2. 4 小结第167页
 3. 本章总结和讨论第167-170页
第六章 建立和完善渔村社区组织和制度:降低我国个体可转让配额(ITQ)制度的交易成本的重要途径第170-204页
 1. 渔村社区的概念第170-172页
 2. 我国渔村社区的组织第172-173页
  2. 1 渔村社区组织概述第172-173页
  2. 2 渔村社区的渔业协会第173页
 3. 我国渔村社区的制度第173-176页
  3. 1 渔村社区的正式制度第174-175页
  3. 2 渔村社区的非正式制度第175-176页
 4. 渔村社区的渔业资源管理功能第176-180页
 5. 渔村社区组织降低个体可转让配额制度交易成本的作用机制第180-185页
  5. 1 渔村社区组织降低个体可转让配额制度交易成本的社会嵌入机制第181-183页
  5. 2 渔村社区组织降低个体可转让配额制度交易成本的组织机制第183-185页
 6. 加强渔村社区的组织和制度建设、降低个体可转让配额制度交易成本第185-189页
  6. 1 加强渔村社区组织建设、为降低个体可转让配额制度交易成本提供组织平第186-188页
  6. 2 加强渔村社区的制度建设、为降低个体可转让配额制度交易成本提供制度环境第188-189页
 7. 理论验证:渔民协会绩效的实证研究第189-200页
  7. 1 海安县紫菜商会绩效考察第190-193页
  7. 2 老坝港捕捞协会绩效考察第193-200页
  7. 3 实证考察的结论和讨论第200页
 8. 本章总结第200-204页
第七章 全文总结第204-208页
 1. 本文的主要结论第204-207页
 2. 本文研究的局限和进一步研究方向第207-208页
附录第208-217页
参考文献第217-226页
后记第226-227页
论文独创性声明第227页

论文共22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玉米芯发酵乳酸条件的优化与固定化米根霉的探索
下一篇:企业并购与我国投资银行并购业务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