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 第1-15页 |
1-1选题背景 | 第7-8页 |
1-2选题的科学依据、意义 | 第8-13页 |
1-2-1嵌入式系统简介 | 第8页 |
1-2-2嵌入式系统的发展 | 第8-9页 |
1-2-3ASOS | 第9-11页 |
1-2-4μC/OS-Ⅱ实时操作系统 | 第11-12页 |
1-2-5ARM微处理器的特点 | 第12-13页 |
1-3国内外动态 | 第13页 |
1-4课题的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 | 第13-15页 |
1-4-1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2预期目标 | 第14-15页 |
第二章嵌入式硬件设计 | 第15-27页 |
2-1计算机体系结构介绍 | 第15-17页 |
2-1-1桌面计算机和嵌入式计算机 | 第15页 |
2-1-2系统体系结构 | 第15页 |
2-1-3CISC处理器和RISC处理器 | 第15-16页 |
2-1-4存储器 | 第16-17页 |
2-2搭建硬件平台 | 第17-19页 |
2-2-1基本知识 | 第17-18页 |
2-2-2调试工具 | 第18-19页 |
2-3接口和网络 | 第19-22页 |
2-3-1串口 | 第19-20页 |
2-3-2网络 | 第20-22页 |
2-4嵌入式硬件选型 | 第22-25页 |
2-4-1CPU选型 | 第22-23页 |
2-4-2SamsungS3C44B0X微处理器 | 第23-24页 |
2-4-3UP-44B0开发板简介 | 第24-25页 |
2-5搭建嵌入式系统体系结构 | 第25-26页 |
2-6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嵌入式软件设计 | 第27-40页 |
3-1嵌入式软件开发的特点 | 第27页 |
3-2工具软件介绍 | 第27-28页 |
3-2-1ARMSDT2.5.1 | 第27-28页 |
3-2-2SourceInsight简介 | 第28页 |
3-3Bootloader的实现 | 第28-31页 |
3-3-1Bootloader的基本概念 | 第28页 |
3-3-2Bootloader的基本任务 | 第28-30页 |
3-3-3Bootloader的操作模式 | 第30页 |
3-3-4Bootloader的程序结构 | 第30-31页 |
3-4移植μC/OS-Ⅱ到基于ARM的嵌入式系统 | 第31-35页 |
3-4-1移植的基本概念 | 第31页 |
3-4-2移植前提 | 第31页 |
3-4-3移植步骤 | 第31-35页 |
3-5μC/OS-Ⅱ实时多任务系统 | 第35-38页 |
3-5-1硬实时操作系统 | 第35-36页 |
3-5-2多任务的实现 | 第36-37页 |
3-5-3μC/OS-Ⅱ的初始化与启动 | 第37-38页 |
3-6基于μC/OS-Ⅱ扩展RTOS的体系结构 | 第38-39页 |
3-6-1体系结构介绍 | 第38-39页 |
3-6-2在μC/OS-Ⅱ系统上运行的应用程序结构 | 第39页 |
3-7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实际应用的嵌入式开发 | 第40-48页 |
4-1智能控制器程序开发 | 第40-46页 |
4-1-1功能简介 | 第40-42页 |
4-1-2实际应用程序的具体开发过程 | 第42-44页 |
4-1-3源码分析 | 第44-46页 |
4-2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五章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