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引言 | 第1-14页 |
·TDM over IP技术的背景 | 第10-11页 |
·论文主要工作 | 第11-12页 |
·论文结构 | 第12-14页 |
第 2 章 TDM over IP技术的概念和应用意义 | 第14-37页 |
·TDM over IP的概念解释 | 第14-20页 |
·TDM技术及TDM网络 | 第14-15页 |
·TDM over IP技术概要 | 第15-20页 |
·帧格式 | 第16页 |
·信令机制 | 第16-17页 |
·时延及时延的抖动 | 第17页 |
·分组丢失和错序 | 第17-18页 |
·时钟同步 | 第18-19页 |
·告警机制 | 第19-20页 |
·TDM over IP的应用意义 | 第20-27页 |
·应用前景分析 | 第20-23页 |
·技术可行性 | 第20-21页 |
·市场前景 | 第21-22页 |
·未来网络基础架构 | 第22-23页 |
·TDM over IP和VoIP的比较 | 第23-26页 |
·Mier通信实验室的测试报告 | 第23-25页 |
·比较总结 | 第25-26页 |
·现有的TDM over IP产品的概况 | 第26-27页 |
·TDM over IP的技术研究现状 | 第27-36页 |
·TDM over IP的标准化进程 | 第27-28页 |
·标准简述 | 第28页 |
·TDMoIP和CESoPSN的分析比较 | 第28-36页 |
·控制字和负载封装 | 第28-33页 |
·时延和带宽的平衡 | 第33页 |
·分组丢失的处理 | 第33-35页 |
·信令的处理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 3 章 TDM over IP原型系统的设计 | 第37-64页 |
·TDM over IP原型的设计目标 | 第37页 |
·系统组织结构 | 第37-38页 |
·TDM over IP协议栈设计 | 第38-44页 |
·协议层结构 | 第39页 |
·负载封装 | 第39-41页 |
·控制字 | 第41-43页 |
·UDP/IP的特殊用法 | 第43-44页 |
·功能模块划分 | 第44-47页 |
·TDM to Packet部分 | 第45-47页 |
·Packet to TDM | 第47页 |
·关键问题的讨论 | 第47-63页 |
·抖动缓存(Jitter Buffer) | 第47-57页 |
·PDV和Jitter Buffer的定义 | 第48-50页 |
·PDV窗口的定义 | 第50-51页 |
·Underrun和Overrun | 第51-52页 |
·Jitter Buffer的设计 | 第52-54页 |
·Jitter Buffer的动态调整 | 第54-57页 |
·时钟恢复 | 第57-63页 |
·全局时钟 | 第58-60页 |
·时钟恢复的方法 | 第60-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 4 章 TDM over IP原型系统的实现 | 第64-81页 |
·TDM over IP原型系统的软硬件环境的基本架构 | 第64-67页 |
·硬件平台 | 第64-65页 |
·软件平台VxWorks实时操作系统 | 第65-66页 |
·软硬件联合开发环境的建设 | 第66-67页 |
·实时系统任务的实现分析 | 第67-79页 |
·tdmRecv | 第67-69页 |
·tdmPaylAssemble | 第69-71页 |
·tdmProtEngine | 第71-73页 |
·tdmUdpPktTrans | 第73-74页 |
·tdmUdpPktRecv | 第74-75页 |
·tdmJitterBufferMng | 第75-78页 |
·tdmTransmit | 第78-79页 |
·TDM over IP原型系统的运行情况简单分析 | 第79-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 5 章 结束语 | 第81-84页 |
·总结 | 第81-82页 |
·未来的工作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7页 |
致 谢 | 第87页 |
声 明 | 第87-88页 |
本人简历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