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果树园艺论文

香蕉与龙眼转化受体系统建立及转化PEAS基因初步研究

缩写词第1-8页
中文摘要第8-9页
英文摘要第9-11页
第一章 引言第11-26页
 1 农杆菌介导的果树遗传转化研究进展第11-14页
   ·概述第11-12页
   ·农杆菌介导转化机理第12-13页
   ·影响农杆菌介导果树基因转化的因素第13-14页
 2 果树其他遗传转化方法第14-15页
   ·DNA直接导入的基因转化技术第14-15页
   ·花粉管通道法介导的基因转化技术第15页
 3 果树基因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第15-16页
   ·基因转化体系效率低,不够完善第15-16页
   ·有价值的目的基因少第16页
   ·转基因的表达调控研究难第16页
 4 香蕉离体再生与遗传转化研究进展第16-23页
   ·香蕉体胚发生第17-19页
   ·香蕉薄层培养第19页
   ·香蕉遗传转化研究进展第19-22页
   ·香蕉基因工程中存在的问题第22-23页
 5 龙眼体胚发生与遗传转化研究进展第23-24页
   ·龙眼体胚发生第23页
   ·龙眼遗传转化第23-24页
 6 PEAS基因研究概况第24-25页
 7 本研究的目的和所要解决的问题第25-26页
   ·本研究的目的第25页
   ·本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第25-26页
第二章 香蕉转基因受体系统的建立第26-3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6-27页
   ·材料第26页
   ·方法第26-2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7-31页
   ·香蕉外植体诱导芽发生与芽增殖第27页
   ·不同切片方法对香蕉增殖率的影响第27页
   ·不同温度和光照对香蕉横切薄层出芽率的影响第27-29页
   ·愈伤组织的诱导与继代第29页
   ·香蕉横切薄层培养植株的再生第29-30页
   ·抗生素对香蕉横切薄片芽分化的影响第30页
   ·潮霉素对香蕉横切薄片芽分化的影响第30-31页
 3 讨论第31-34页
   ·香蕉横切薄层培养系统的建立第31-32页
   ·香蕉横切薄片诱导愈伤组织的研究第32页
   ·愈伤组织的内生菌污染问题第32页
   ·羧苄青霉素对香蕉横切薄片生长的影响第32-33页
   ·潮霉素筛选浓度的选择第33-34页
第三章 龙眼转基因受体系统的建立第34-4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4-35页
   ·材料第34页
   ·方法第34-35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5-39页
   ·龙眼EC生长规律第35-37页
   ·龙眼EC在不同继代培养基上的生长差异第37-38页
   ·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第38-39页
 3 讨论第39-41页
   ·龙眼EC转基因受体细胞的选择第39页
   ·抗生素筛选浓度的选择第39-41页
第四章 PEAS基因导入香蕉的初步研究第41-4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1-44页
   ·材料第41页
   ·方法第41-44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4-45页
   ·农杆菌EHA105对羧苄青霉素耐性试验第44页
   ·农杆菌悬浊液浓度对农杆菌感染香蕉横切薄片的影响第44页
   ·培养时间对农杆菌感染香蕉薄片的影响第44-45页
   ·转化体的筛选与转基因植株的再生第45页
   ·香蕉抗性芽的PCR检测第45页
 3 讨论第45-47页
   ·酚类物质对农杆菌感染香蕉横切薄片的影响第45-46页
   ·农杆菌悬浊液浓度以及共培养时间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第46页
   ·香蕉转化体中的白化苗第46页
   ·关于香蕉抗性植株检测的问题第46-47页
第五章 PEAS基因导入龙眼的初步研究第47-5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7-49页
   ·材料第47页
   ·方法第47-4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9-50页
   ·农杆菌悬浊液浓度对农杆菌感染龙眼EC的影响第49页
   ·共培养时间对农杆菌感染龙眼EC的影响第49页
   ·抗性愈伤组织的产生以及继代保持第49-50页
   ·抗性愈伤组织的初步分子检测第50页
 3 讨论第50-51页
   ·农杆菌感染龙眼EC第50页
   ·关于龙眼抗性愈伤组织的检测问题第50-51页
第六章 小结第51-53页
 1 香蕉转基因受体系统的建立第51页
 2 龙眼愈伤组织转基因受体系统的建立第51页
 3 农杆菌介导转化香蕉薄片与龙眼EC的初步研究第51-53页
   ·农杆菌介导转化香蕉薄片的初步研究第51-52页
   ·农杆菌介导转化龙眼EC的初步研究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64页
附录一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图第64-65页
附录二 pBSK-PEAS质粒图谱第65-66页
附录三 培养基配方第66-69页
附录四 图版及图版说明第69-79页
附录五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与参加学术活动情况第79-80页
致谢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从林风眠的调和论看近现代中国画的中西融合
下一篇:哲学诠释学的方法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