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绘画论文--绘画理论论文--绘画评论、欣赏论文

从林风眠的调和论看近现代中国画的中西融合

引言第1-10页
综述第10-11页
一、 林风眠调和论的形成原因及背景第11-13页
 1 、 启蒙期第11-12页
 2 、 留学探索期第12-13页
二、 办教育时期,进行社会化调和第13-17页
 1 、 崇尚美育代宗教第13-14页
 2 、 推进艺术运动第14-16页
 3 、 主张调和中西艺术第16-17页
三. 寂寞探索期,进行绘画创作的调和第17-34页
 1 、 提倡为艺术而艺术第17-18页
 2 、 民族艺术与西方艺术之比较及结合第18-23页
  1 ) 中西艺术之异同第18-20页
  2 ) 传统艺术的吸收第20-22页
  3 ) 西方现代派的借鉴第22-23页
 3 、 绘画作品的精神内涵第23-24页
 4 、 艺术特色第24-32页
  1 ) 构图第24-26页
  2 ) 色彩第26-28页
  3 ) 造型第28-30页
  4 ) 意境第30-32页
 5 、 艺术主张第32-34页
  1 ) 艺术品位与审美情趣第32-33页
  2 ) 艺术的艺术和社会的艺术第33页
  3 ) 艺术与生活第33-34页
  4 ) 艺术的内容与形式第34页
四、 林风眠美学思想特点第34-37页
 1 、 比较的方法论第34-36页
 2 、 历史的方法论第36-37页
五、 近现代中国画的中西融合趋势第37-51页
 1 、 中西融合的三种趋势第39-42页
  1 ) 写实性第39-40页
  2 ) 表现性第40-41页
  3 ) 抽象性第41-42页
 2 、 中西绘画的融合点第42-44页
  1 ) 创造精神第42页
  2 ) 审美趣味第42-43页
  3 ) 画面构成第43-44页
 3 、 中西融合的难点第44-47页
  1 ) 西方文明的引进第44-45页
  2 ) 文化与经济的互动性第45-46页
  3 ) 民族特色与文化发展第46页
  4 ) 融合的边界与限度第46-47页
 4 、 向西方近现代美术借鉴的可能性因素第47-51页
  1 ) 科学的发展第47-48页
  2 ) 空间观念第48页
  3 ) 造型观念第48-49页
  4 ) 光影观念第49-51页
  5 ) 材料、工具和手法第51页
六. 林风眠调和论的现实意义第51-56页
结束语第56-57页
参考书目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原始性创新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香蕉与龙眼转化受体系统建立及转化PEAS基因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