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基本有机化学工业论文--脂肪族化合物(无环化合物)的生产论文--脂肪族醇(醇、羟基化合物)及其衍生物论文--脂肪族醇论文

发酵液中1,3-丙二醇和2,3-丁二醇的双水相萃取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引言第12-14页
1 生物法生产1,3-丙二醇和2,3-丁二醇的研究进展第14-40页
   ·1,3-丙二醇和2,3-丁二醇的概述第14-15页
   ·生物转化法生产1,3-丙二醇和2,3-丁二醇第15-21页
     ·菌种第15-16页
     ·代谢途径第16-17页
     ·生产工艺第17-21页
   ·生物转化法生产1,3-丙二醇和2,3-丁二醇的下游分离工艺第21-33页
     ·发酵液中固态物质和菌体的去除第22-24页
     ·粗分离第24-32页
     ·精制与纯化第32-33页
   ·传统双水相萃取技术第33-36页
     ·水相体系的形成第33-34页
     ·双水相体系的萃取原理第34页
     ·影响双水相萃取的因素第34-35页
     ·水相萃取的应用第35-36页
   ·新型双水相萃取技术第36-38页
     ·新型双水相体系的形成第36页
     ·影响新型双水相萃取的因素第36-37页
     ·新型双水相萃取的应用第37-38页
   ·本论文研究思路第38-40页
2 新型双水相体系萃取1,3-丙二醇和2,3-丁二醇的初步研究第40-49页
   ·引言第40页
   ·材料与方法第40-43页
     ·实验试剂第40-41页
     ·实验仪器第41页
     ·实验方法第41-43页
     ·分析方法第43页
   ·结果与讨论第43-48页
     ·疏水性有机溶剂/盐体系对发酵液的萃取第43-45页
     ·发酵液的盐析分离第45-46页
     ·发酵液的双水相萃取第46-48页
   ·小结第48-49页
3 发酵液中1,3-丙二醇和2,3-丁二醇的双水相萃取第49-71页
   ·引言第49页
   ·材料与方法第49-54页
     ·实验试剂第49页
     ·实验仪器第49-50页
     ·实验方法第50-52页
     ·分析方法第52-54页
   ·结果与讨论第54-69页
     ·新型双水相体系相图第54-57页
     ·醇浓度对萃取的影响第57-60页
     ·盐浓度对萃取的影响第60-62页
     ·产物浓度对萃取的影响第62-63页
     ·pH值对萃取的影响第63-64页
     ·新型双水相体系对发酵液的直接萃取第64-69页
   ·小结第69-71页
4 萃余相中盐的回收工艺第71-93页
   ·引言第71页
   ·材料与方法第71-78页
     ·实验材料与试剂第71页
     ·实验仪器第71-72页
     ·实验方法第72-74页
     ·分析方法第74-78页
   ·结果与讨论第78-92页
     ·乙醇/硫酸铵体系中盐的回收第78-79页
     ·醇/硫酸铵体系最佳回收盐量的确定第79-81页
     ·磷酸盐的回收第81-82页
     ·甲醇/磷酸氢二钾体系最佳回收盐量的确定第82-85页
     ·碳酸盐的回收第85-86页
     ·乙醇/碳酸钠体系最佳回收盐量的确定第86-88页
     ·最佳体系的确定第88-90页
     ·双水相体系对1,3-丙二醇发酵液的多级萃取第90-92页
   ·小结第92-93页
5 发酵与萃取的集成研究第93-105页
   ·引言第93页
   ·材料与方法第93-97页
     ·实验材料与试剂第93页
     ·实验菌种第93页
     ·培养基第93-95页
     ·实验仪器第95页
     ·实验方法第95-96页
     ·分析方法第96-97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97-104页
     ·双水相下相回用于2,3-丁二醇发酵第97-100页
     ·双水相下相回用于1,3-丙二醇发酵第100-104页
   ·小结第104-105页
6 1,3-丙二醇和2,3-丁二醇双水相萃取的经济分析第105-116页
   ·引言第105页
   ·材料与方法第105-106页
     ·1,3-丙二醇和2,3-丁二醇能耗的模拟第105-106页
     ·生产成本的计算第106页
   ·1,3-丙二醇双水相与超滤-醇沉工艺生产成本的比较第106-111页
     ·1,3-丙二醇双水相工艺与超滤-醇沉工艺流程的比较第106-107页
     ·1,3-丙二醇双水相与超滤-醇沉工艺能耗的比较第107-108页
     ·1,3-丙二醇双水相与超滤-醇沉工艺的二氧化碳排放第108-109页
     ·1,3-丙二醇双水相与超滤-醇沉工艺生产成本的比较第109-111页
   ·2,3-丁二醇双水相与汽提工艺生产成本的比较第111-115页
     ·2,3-丁二醇双水相与汽提工艺流程的比较第111-112页
     ·2,3-丙二醇双水相与汽提工艺能耗的比较第112-113页
     ·2,3-丁二醇双水相与汽提工艺的二氧化碳排放第113-114页
     ·2,3-丁二醇双水相与汽提工艺生产成本的比较第114-115页
   ·小结第115-116页
结论与展望第116-118页
创新点摘要第118-119页
参考文献第119-13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132-134页
致谢第134-135页
作者简介第135-136页

论文共1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微氧发酵制备1,3-丙二醇及其代谢流量分析
下一篇:基于高真空方法的活性阴离子聚合方法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