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间歇式能源接入的系统通用化调峰模型研究
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1 绪论 | 第12-22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2-19页 |
·间歇式能源发电简介 | 第12-17页 |
·间歇式能源发电并网运行对我国电力系统的影响 | 第17-18页 |
·本文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9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论文主要工作 | 第20-22页 |
2 调峰分析方法及Balmorel模型 | 第22-38页 |
·引言 | 第22页 |
·间歇式能源接入系统对调峰的影响 | 第22-26页 |
·影响调峰的因素 | 第22-23页 |
·间歇式能源接入后系统峰谷差变化 | 第23-26页 |
·调峰约束下风电的接纳空间 | 第26页 |
·提高调峰能力的方法 | 第26-28页 |
·线性规划方法 | 第28-29页 |
·混合整数规划算法 | 第29-31页 |
·算法简介 | 第29-31页 |
·混合整数规划算法求解方法 | 第31页 |
·仿真平台GAMS | 第31-35页 |
·GAMS介绍 | 第31-34页 |
·GAMS平台的特点 | 第34-35页 |
·Balmorel模型 | 第35-37页 |
·模型介绍 | 第35-36页 |
·模型的特点 | 第36-37页 |
·小结 | 第37-38页 |
3 以等效煤耗量最小为目标函数的模型 | 第38-62页 |
·引言 | 第38页 |
·建模思路及模型的框架 | 第38-41页 |
·建模思路 | 第38-40页 |
·模型整体框架 | 第40-41页 |
·模型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 | 第41-43页 |
·目标函数 | 第41页 |
·约束条件 | 第41-43页 |
·算例简介 | 第43-46页 |
·算例分析 | 第46-61页 |
·模型优化结果 | 第46-49页 |
·弃风惩罚系数影响分析 | 第49-51页 |
·常规机组启停时间、费用影响分析 | 第51-56页 |
·常规机组最小技术出力影响分析 | 第56-58页 |
·全年各机组负荷率均衡约束影响分析 | 第58-59页 |
·省内网架约束影响分析 | 第59-60页 |
·联络线外送容量约束影响分析 | 第60-61页 |
·小结 | 第61-62页 |
4 以风电接纳能力最大为目标函数的模型 | 第62-72页 |
·引言 | 第62页 |
·建模思路 | 第62页 |
·模型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 | 第62-64页 |
·目标函数 | 第62页 |
·约束条件 | 第62-64页 |
·算例分析 | 第64-69页 |
·模型优化结果 | 第64-66页 |
·常规机组启停时间影响分析 | 第66页 |
·常规机组最小技术出力影响分析 | 第66-67页 |
·全年各机组负荷率均衡约束影响分析 | 第67-68页 |
·联络线外送容量影响分析 | 第68页 |
·负荷特性影响分析 | 第68-69页 |
·两种模型的比较分析 | 第69-71页 |
·小结 | 第71-72页 |
5 模型的通用化 | 第72-78页 |
·引言 | 第72页 |
·通用化模型的建立过程 | 第72-75页 |
·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的建立 | 第72-73页 |
·数据文件的建立与管理 | 第73-75页 |
·控制文件的建立与应用 | 第75页 |
·输出文件 | 第75页 |
·模型通用化的优点 | 第75-77页 |
·小结 | 第77-78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结论 | 第78-79页 |
·展望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附录 | 第83-85页 |
硏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硏项目 | 第85-87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