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污泥及其环境污染问题 | 第10-11页 |
·污泥的形成和组成 | 第10页 |
·污泥引起的环境问题 | 第10-11页 |
·城市污泥的基本性质 | 第11-13页 |
·城市污泥的物理性质 | 第11-12页 |
·城市污泥的化学性质 | 第12-13页 |
·传统污泥处置方法及其弊端 | 第13-15页 |
·填埋处理 | 第13-14页 |
·污泥焚烧 | 第14页 |
·海洋排放 | 第14页 |
·土地利用 | 第14-15页 |
·污泥资源化利用途径探讨 | 第15-19页 |
·污泥低温热解制油技术 | 第15-16页 |
·污泥合成燃料技术 | 第16-17页 |
·污泥堆肥土地利用技术 | 第17页 |
·利用污泥制沼气 | 第17-18页 |
·污泥烧制建材 | 第18页 |
·污泥改性制吸附剂 | 第18-19页 |
·论文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意义 | 第19-21页 |
第2章 吸附剂与吸附机理 | 第21-34页 |
·吸附剂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 第21-23页 |
·新型吸附剂 | 第21-23页 |
·吸附机理 | 第23-33页 |
·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 | 第23-24页 |
·物理吸附力的本质 | 第24-25页 |
·物理吸附模型 | 第25-27页 |
·BET多分子层吸附模型及吸附等温式 | 第27-31页 |
·气体吸附的应用 | 第31-33页 |
·污泥衍生吸附剂制备的可行性分析 | 第33-34页 |
第3章 污泥衍生吸附剂制备 | 第34-56页 |
·污泥衍生吸附剂的制备 | 第34-38页 |
·原材料 | 第34页 |
·试剂与配制 | 第34-35页 |
·仪器设备 | 第35页 |
·吸附剂制备的方法与过程 | 第35-3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8-47页 |
·活化剂的筛选 | 第38-39页 |
·氯化锌法活化条件的筛选 | 第39-41页 |
·单因素实验 | 第41-46页 |
·污泥衍生吸附剂性能的测定 | 第46-47页 |
·热解机理研究 | 第47-56页 |
·热解原理 | 第47-48页 |
·氮气气氛下城市污水厂污泥热解特性 | 第48-54页 |
·小结 | 第54-56页 |
第4章 污泥衍生吸附剂去除水中Pb~(2+)、Cu~(2+)的研究 | 第56-78页 |
·含重金属废水处理方法 | 第56-60页 |
·化学法 | 第56-58页 |
·物理化学法 | 第58-59页 |
·生物化学法 | 第59-60页 |
·污泥衍生吸附剂对铅离子、铜离子的吸附实验 | 第60-63页 |
·原料与实验仪器 | 第60页 |
·实验方法 | 第60-61页 |
·吸附实验 | 第61-6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3-72页 |
·正交试验结果 | 第63-67页 |
·金属离子吸附的单因素实验结果 | 第67-72页 |
·污泥衍生吸附剂对铅离子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 第72-75页 |
·吸附机理初探 | 第72页 |
·吸附实验 | 第72页 |
·污泥衍生吸附剂吸附Pb~(2+)的动力学方程 | 第72-73页 |
·温度对污泥衍生吸附剂吸附Pb~(2+)动力学的影响 | 第73-74页 |
·铅离子浓度对吸附Pb~(2+)的影响 | 第74-75页 |
·基于非线性拟合的污泥衍生吸附剂对铅子等温吸附特性研究 | 第75-78页 |
·吸附实验 | 第75页 |
·吸附模型 | 第75-76页 |
·非线性拟合 | 第76页 |
·非线性拟合与线性拟合的比较 | 第76-77页 |
·小结 | 第77-78页 |
第5章 污泥衍生吸附剂吸附二氧化硫的实验研究 | 第78-91页 |
·二氧化硫污染现状 | 第78页 |
·二氧化硫的治理现状 | 第78-79页 |
·我国的FGD情况 | 第79-80页 |
·污泥衍生吸附剂脱除二氧化硫的研究 | 第80-88页 |
·实验方案及装置 | 第80-81页 |
·吸附实验方案 | 第81-83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83-87页 |
·二氧化硫吸附实验小结 | 第87-88页 |
·污泥衍生吸附剂吸附二氧化硫气体的吸附机理探讨 | 第88-89页 |
·小结 | 第89-91页 |
第6章 工业应用方案 | 第91-93页 |
·工业应用前景 | 第91页 |
·工业应用方案 | 第91-92页 |
·效益分析 | 第92-93页 |
结论 | 第93-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03页 |
致谢 | 第103-104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