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地方农业经济论文

湖南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衡量指标体系及其实现途径

第一章 导言第1-18页
 1 问题的提出第8页
 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8-11页
 3 国内外研究小康的动态第11-16页
 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6页
 5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6-18页
第二章 农村小康的理论基础第18-33页
 1 小康的基本内涵第18-19页
   ·古典小康第18页
   ·总体小康第18-19页
   ·全面小康第19页
 2 农村全面小康的主要内容第19-21页
 3 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特征第21-24页
   ·农村全面小康实现过程的动态性第21页
   ·农村全面小康的号召性第21-22页
   ·农村全面小康内容的广泛性第22-23页
   ·农村全面小康分析方法上的综合性第23-24页
 4 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理论渊源第24-28页
   ·库兹涅茨的经济增长因素分析论第24-25页
   ·二元结构理论第25页
   ·农村保护理论第25-26页
   ·城市工业影响论第26页
   ·佩鲁和古雷特的发展观第26-27页
   ·科学发展观第27-28页
 5 国外农村现代化模式对农村全面小康的启示第28-33页
   ·资源优势型的美国农业现代化模式及启示第28-30页
   ·资源贫乏型的日本农业现代模式及启示第30-31页
   ·韩国农业与农村相结合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及启示第31-33页
第三章 湖南农村全面小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33-43页
 1 湖南农村全面小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第33-34页
 2 湖南农村全面小康的目标第34-35页
 3 湖南农村全面小康的指标体系的构建第35-43页
   ·湖南农村总体小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35-37页
   ·湖南农村全面小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37-43页
第四章 湖南农村全面小康的程度分析第43-57页
 1 湖南农村总体小康的程度分析第43-45页
   ·湖南农村总体小康实现程度的评分方法和评价步骤第43-44页
   ·湖南农村总体小康实现程度分析第44-45页
 2 湖南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分析第45-48页
   ·湖南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的评分方法和评分步骤第45-46页
   ·湖南农村全面小康的实现程度分析第46-48页
 3 影响湖南农村小康进程的主要原因分析第48-57页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第48-49页
   ·农民文化素质、科技素质低第49页
   ·近年来农民增收趋势减缓,收入增长地域间不平衡第49-50页
   ·生活质量不高,消费结构不尽合理第50-51页
   ·农村土地制度不够规范第51页
   ·农村税费制度不完善第51-52页
   ·对农业和农民的支持与保护体系不健全第52-54页
   ·农村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第54-55页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基层政权体制的改革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第55-56页
   ·农村生活、生态环境有待改善第56-57页
第五章 湖南农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第57-70页
 1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内涵第57页
 2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则第57-60页
   ·制度创新原则第57-58页
   ·非均衡与均衡协调相结合的发展原则第58-59页
   ·优势互补原则第59页
   ·“两手”相结合调节的原则第59页
   ·持续发展原则第59-60页
 3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农村全面小康的必然选择第60-62页
   ·城乡现实差距决定了统筹城乡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第60-61页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要求第61页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符合WTO的国民待遇原则第61页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体现第61-62页
   ·发展经济学理论认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发展中国家的现实的最佳选择第62页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第62页
 4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容第62-64页
 5 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发展的措施第64-70页
   ·从政府对农业、农村、农民倾斜的政策方面看第64-67页
   ·从农业、农村、农民自身改革方面看第67-70页
参考文献第70-72页
致谢第72-73页
作者简介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体下肢有限元动力学分析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下一篇:Kovar/Cu/Kovar层状复合材料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