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城市地域系统演变的理论研究

中 文 摘 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3页
城市地域系统演变的理论研究第13-167页
 引  言第13-31页
  一、 问题的提出第13-14页
  二、 城市地域系统演变的研究动态第14-26页
   1 、城市地域系统的研究第14-20页
   2 、区域地域系统的研究第20-26页
  三、 城市地域系统研究的基本框架第26-31页
   1 、研究的必要性第26-28页
   2 、研究的意义第28-29页
   3 、主要研究内容第29-31页
 第一章 城市地域系统第31-44页
  一、 定义与内涵第31-36页
   1 、城市第31-32页
   2 、城市系统第32-33页
   3 、区域系统第33-34页
   4 、城市地域系统第34-36页
  二、 城市地域系统的基本特征第36-43页
   1 、层次性与等级性第36-39页
   2 、要素的聚集性与分散性第39-40页
   3 、动态性与开放性第40-41页
   4 、区域性与同构性第41-43页
  三、 小结第43-44页
 第二章 条件要素对城市地域系统的作用第44-78页
  一、 城市地域系统形成的条件和要素第44-45页
   1 、城市地域系统形成的条件第44页
   2 、城市地域系统形成的要素第44-45页
  二、 城市发展的理念与价值观第45-49页
   1 、文化观念与城市空间第45-46页
   2 、风水思想对城市地域结构的影响第46-47页
   3 、自然环境观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第47-48页
   4 、自然观的转变与环境伦理理念的确立第48-49页
  三、 自然条件对城市地域系统的型铸作用第49-51页
   1 、大自然提供城市发展的物质基础第49-50页
   2 、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影响着城市地域系统的类型和结构第50-51页
  四、 经济因素对城市发展与城市结构的作用第51-56页
   1 、城市农业与城市空间结构第51-52页
   2 、工业与城市地域空间结构第52-53页
   3 、服务业与城市地域结构第53-55页
   4 、信息经济与城市地域系统结构第55-56页
   5 、城市文化与城市地域结构第56页
  五、 交通运输条件对城市地域系统的影响第56-65页
   1 、交通运输与城市作用原理第56-60页
   2 、交通方式结构与城市地域系统第60-61页
   3 、交通运输与城市土地利用的相互作用第61-63页
   4 、交通发展政策与土地利用策略第63-64页
   5 、道路网络形态与城市形态的相关性第64-65页
  六、 信息技术对城市地域系统的影响第65-69页
   1 、信息技术对城市发展的作用第66-67页
   2 、信息技术对城市职能的影响第67-68页
   3 、信息技术对城市空间演变的影响第68-69页
  七、 高新技术产业对城市地域系统的影响第69-74页
   1 、高新技术产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第69-70页
   2 、高新技术产业群与城市高新区的产业组织体系第70-72页
   3 、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区与城市空间整合第72-74页
  八、 城市社会空间结构与城市地域系统第74-76页
  九、 小结第76-78页
 第三章 城市地域系统的成长阶段第78-101页
  一、 城市地域发展的阶段性第78-81页
   1 、经济地域的发展阶段第78-79页
   2 、中国经济发展的演变阶段第79-80页
   3 、城市地域发展的阶段性第80-81页
  二、 城市地域发展阶段划分的基本依据第81-86页
   1 、城市地域增长阶段界定的理论基础第81-83页
   2 、城市地域增长阶段的理论判断第83-85页
   3 、城市地域的演化类型第85-86页
  三、 城市地域演化的基本过程第86-94页
   1 、农业型城市(镇)的发展特征第86-87页
   2 、工业型城市的演化特征第87-92页
   3 、服务型城市的发展特征第92-94页
  四、 中国城镇密集区的演化阶段第94-100页
   1 、构建指标体系的原则第95页
   2 、指标体系的构建第95-100页
  五、 小结第100-101页
 第四章 城市地域成长的基本原理第101-130页
  一、 城市地域系统成长的经济学原理第101-108页
   1 、基本经济学原理第101-102页
   2 、城市地域空间成长的基本作用机制第102-107页
   3 、城市地域成长的基本理论第107-108页
  二、 城市地域空间扩展的原理第108-122页
   1 、城市内部地域空间的扩展原理第108-114页
   2 、城市与区域之间相互作用原理第114-118页
   3 、城市与区域的一体化发展第118-122页
  三、 城市地域之间相互作用原理第122-126页
   1 、空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要素第122-123页
   2 、空间相互作用的基本模式第123-126页
  四 、城市地域的网络化发展原理第126-129页
   1 、城市网络流结构第126页
   2 、城市网络的联通结构第126-127页
   3 、技术创新过程的结点联系行为第127页
   4 、城市结点间空间融合的基本原理第127-128页
   5 、信息网发展对城市地域网络的借鉴第128-129页
  五、 小结第129-130页
 第五章 城市地域系统的地域类型第130-157页
  一、 城市地域空间结构的分布形态第130-135页
   1 、空间结构的分布形态第130-131页
   2 、城市地域结构的空间模式第131-132页
   3 、城市地域的空间结构类型第132-133页
   4 、国内外对城市地域类型的研究第133-135页
  二、 城市地域结构形态性质的理性分析第135-138页
   1 、城市地域系统的非树形结构第135-136页
   2 、城市地域系统的测度第136-138页
   3 、小结第138页
  三、 城市地域类型的划分方法第138-148页
   1 、城市经济区的划分方法第138-139页
   2 、城市地域系统空间结构基本单元的划分第139-145页
   3 、中国城市地域系统的空间类型第145-148页
  四、 城市地域系统的类型第148-156页
   1 、都市区第148-150页
   2 、大都市区第150-154页
   3 、大都市带第154-156页
  五、 小结第156-157页
 第六章 城市地域系统的调控机制第157-167页
  一、 城市地域系统演化的基本趋向第157-162页
   1 、城市经济活动的国际化趋势明显第157-158页
   2 、城市地域空间的区域化趋向第158-160页
   3 、区域地域系统的城市化趋向第160-162页
  二、 城市地域系统整体发展的价值取向第162-163页
   1 、资源与环境供给的要求第162页
   2 、城市地域经济增长的要求第162-163页
   3 、城市地域演变趋势的要求第163页
  三、 城市地域系统协调的基本原理第163-165页
   1 、提高城市地域系统的可控性第163-164页
   2 、增强城市地域各个部分的协调性第164页
   3 、实现城市地域“结构-功能”的有机整合第164页
   4 、建立研究、政策、管理的一体化实施机制第164-165页
  四、 城市地域系统调控的措施第165-166页
   1 、建立与城市地域作用范围相一致组织协调机构第165页
   2 、强化跨行政地域的空间战略规划的编制和管理第165页
   3 、加快制订相应的法规第165-166页
   4 、保持城乡空间的协调发展第166页
   5 、建立以综合交通为先导的地域开发模式第166页
  五、 小结第166-167页
结  论第167-170页
 一、 基本结论第167-168页
 二、 主要创新第168-169页
 三、 遗留问题第169-170页
参考文献第170-183页
致    谢第183页

论文共1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非线性椭圆问题多解的计算与研究
下一篇:基于上市公司财务困境修正Z模型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