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 第1-22页 |
| 1 稻田甲烷排放的研究进展 | 第8-14页 |
| ·稻田排放甲烷的规律 | 第8-9页 |
| ·甲烷日排放规律 | 第8-9页 |
| ·甲烷排放季节变化规律 | 第9页 |
| ·影响稻田甲烷排放的因素 | 第9-14页 |
| ·温度 | 第9-10页 |
| ·水份管理 | 第10页 |
| ·甲烷浓度 | 第10页 |
| ·甲烷的氧化 | 第10页 |
| ·水稻植株 | 第10-11页 |
| ·水稻品种 | 第11页 |
| ·施肥 | 第11-12页 |
| ·土壤因子 | 第12页 |
| ·栽培方式 | 第12-13页 |
| ·减少稻田甲烷排放的农业措施 | 第13页 |
| ·甲烷抑制剂 | 第13-14页 |
| 2 稻田养鱼的研究进展 | 第14-22页 |
| ·稻田养鱼的发展简史 | 第14页 |
| ·稻田养鱼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 第14-20页 |
| ·国外稻田养鱼的发展现状 | 第14-15页 |
| ·对稻田养鱼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稻田养殖的理论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 ·稻田养鱼的养殖类型 | 第17-18页 |
| ·对稻田养鱼的观念的现状 | 第18-19页 |
| ·稻田养鱼推广现状 | 第19页 |
| ·稻鱼养殖技术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 ·稻田养鱼的发展方向与前景 | 第20-22页 |
| ·稻田养鱼的国内外发展方向 | 第20-21页 |
| ·稻田养鱼的国内研究前景 | 第21页 |
| ·研究目的意义 | 第21-22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2-25页 |
| 1 材料 | 第22页 |
| ·试验地概况 | 第22页 |
| ·试验设计 | 第22页 |
| ·供试材料 | 第22页 |
| 2 方法 | 第22-25页 |
| ·取样及测定 | 第22-23页 |
| ·CH_4采样 | 第22-23页 |
| ·土壤氧化还原特性 | 第23页 |
| ·土壤理化性状测定 | 第23页 |
| ·分析方法 | 第23-25页 |
| ·土壤物理性状 | 第23页 |
| ·土壤化学性质 | 第23-24页 |
| ·其它水质理化因子的测定 | 第24页 |
| ·成熟期水稻经济性状考查 | 第24页 |
| ·数据统计 | 第24-25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5-47页 |
| 1 稻-金鱼复合生态系统甲烷排放规律 | 第25-28页 |
| ·季节变化规律 | 第25-26页 |
| ·日变化规律 | 第26-28页 |
| 2 稻-金鱼复合生态系统中土壤氧化还原特性对甲烷排放的影响 | 第28-29页 |
| ·稻-金鱼复合生态系统中土壤氧化还原特性 | 第28页 |
| ·稻-金鱼复合生态系统中土壤氧化还原特性对甲烷排放的影响 | 第28-29页 |
| 3 土壤物理性状 | 第29-31页 |
| 4 土壤化学性质 | 第31-36页 |
| ·土壤有机质的动态变化规律 | 第33页 |
| ·土壤速效氮动态变化规律 | 第33-34页 |
| ·土壤速效磷动态变化规律 | 第34-35页 |
| ·土壤速效钾动态变化规律 | 第35页 |
| ·不同处理土壤pH值的变化规律 | 第35-36页 |
| 5 稻-金鱼复合生态系统中水质的变化规律 | 第36-45页 |
| ·稻-金鱼复合生态系统中溶解氧的变化规律 | 第36-38页 |
| ·稻-金鱼复合生态系统中NH4_~+的浓度变化 | 第38-41页 |
| ·稻-金鱼复合生态系统中S~(2-)的浓度变化 | 第41-42页 |
| ·稻-金鱼复合生态系统中水体pH值的变化 | 第42-45页 |
| 6 水稻经济形状、产量比较及经济效益分析 | 第45-47页 |
| ·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 第45-46页 |
| ·经济效益分析 | 第46-47页 |
| 讨论 | 第47-49页 |
| 结论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 作者简介 | 第55-56页 |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