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

论共同过失犯罪--由交通肇事罪司法解释引起的思考

引  言第1页
一、 共同过失犯罪的理论与立法第11-17页
 (一) 关于共同过失犯罪的理论第12-14页
  1 、肯定说第12-13页
  2 、否定说第13-14页
  3 、限定肯定说第14页
 (二) 关于共同过失犯罪的立法第14-16页
  1 、国外对共同过失犯罪的立法第14-15页
   (1) 容许例第14页
   (2) 排斥例第14-15页
   (3) 相关排斥例第15页
  2 、我国历史上对共同过失犯罪的立法第15-16页
   (1) 全面肯定第15页
   (2) 部分肯定第15-16页
   (3) 全面否定第16页
 (三) 笔者观点第16-17页
二、 确立共同过失犯罪理论的必要性第17-21页
 (一) 共同过失犯罪是客观存在的犯罪现象第17-18页
 (二) 确立共同过失犯罪理论的意义第18-20页
  1 、共同过失犯罪理论研究为立法铺垫了理性基础第19页
  2 、确立共同过失犯罪理论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第19页
  3 、确立共同过失犯罪理论是司法实践的需要第19-20页
 (三) 目前我国刑法共同犯罪理论的缺陷第20-21页
三、 共同过失犯罪理论的构建第21-44页
 (一) 共同过失犯罪成立的理论基础第21-25页
  1 、共同犯罪的本质第22页
  2 、过失犯罪的本质第22页
  3 、共同过失犯罪的“犯意联系”第22-25页
 (二) 共同过失犯罪的概念第25-27页
 (三) 共同过失犯罪的构成要件第27-31页
  1 、主体要件第27-28页
  2 、数个行为人具有防止危害结果发生的共同注意义务第28-30页
   (1) 共同注意义务的来源第28页
   (2) 共同注意义务的内容第28-29页
   (3) 共同注意能力的判断第29-30页
  3 、数个行为人实施了违反共同注意义务的共同行为,导致危害结果的发生第30-31页
  4 、数个行为人在违反共同注意义务方面存在着共同过失第31页
 (四) 共同过失犯罪的认定第31-34页
  1 、共同过失行为的认定第31-32页
   (1) 过失的共同作为第32页
   (2) 过失的共同不作为第32页
   (3) 一方过失的作为与另一方过失的不作为第32页
  2 、共同过失的认定第32-34页
   (1) 共同疏忽大意的过失第33页
   (2) 共同过于自信的过失第33页
   (3) 混合过失第33-34页
 (五) 共同过失犯罪的类型第34-38页
  1 、过失实行犯第34-35页
  2 、过失教唆犯第35-37页
  3 、过失帮助犯第37-38页
 (六) 共同过失犯罪的刑事责任第38-44页
  1 、处罚原则第38-39页
   (1) 分别处罚第38-39页
   (2) 部分实行全部责任第39页
   (3) 直接责任原则第39页
  2 、刑罚的具体裁量第39-44页
   (1) 各行为人的过失程度第40-41页
   (2) 各行为人的过失行为对结果发生的原因力大小第41-44页
四、 交通肇事罪共犯的探讨第44-54页
 (一) 交通肇事罪概述第44-47页
  1 、客体要件第44-45页
  2 、客观要件第45-46页
   (1) 必须有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第45页
   (2) 必须发生重大事故第45-46页
   (3)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与重大交通事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第46页
   (4) 违章行为必须发生在交通运输活动过程中第46页
  3 、主体要件第46-47页
  4 、主观要件第47页
 (二) 对《解释》第五条第二款规定合理性之评析第47-52页
 (三) 对《解释》第七条规定合理性之评析第52-54页
五、 结语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企业网上银行服务质量研究及其测评体系的建立
下一篇:百草枯与lactacystin对黑质纹状体系统的协同毒性以及骨髓基质细胞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