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例推理方法在道路岩石边坡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
第1章 绪论 | 第1-25页 |
1.1 问题提出 | 第9-21页 |
1.2 范例推理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23页 |
1.4 本文对边坡的界定 | 第23-24页 |
1.5 主要工作及时间安排 | 第24-25页 |
第2章 基于范例推理的边坡稳定性评价 | 第25-60页 |
2.1 范例推理的基本原理 | 第25-34页 |
2.1.1 范例的存储表达 | 第26页 |
2.1.2 属性权重的确定 | 第26-28页 |
2.1.3 范例间的相似性计算 | 第28-34页 |
2.1.3.1 基于欧氏距离的范例推理方法 | 第28-29页 |
2.1.3.2 基于曼哈顿距离的范例推理方法 | 第29页 |
2.1.3.3 基于模糊相似优先的范例推理方法 | 第29-34页 |
2.2 基于范例推理方法在边坡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 | 第34-50页 |
2.2.1 范例的选取 | 第34-45页 |
2.2.1.1 影响边坡稳定性因素及参数计算方法 | 第36-43页 |
2.2.1.2 道路岩石边坡破坏类型及稳定性分类 | 第43-45页 |
2.2.2 属性权重的计算 | 第45-46页 |
2.2.3 基于范例推理的边坡相似性计算 | 第46-50页 |
2.2.3.1 基于欧氏距离的边坡相似性计算 | 第46-47页 |
2.2.3.2 基于曼哈顿距离的边坡相似性计算 | 第47-48页 |
2.2.3.3 基于模糊相似优先的边坡相似性计算 | 第48-50页 |
2.3 回判结果及分析 | 第50-58页 |
2.3.1 回判结果 | 第50-55页 |
2.3.2 误判原因分析 | 第55-58页 |
2.4 源范例样本数量对评价结果的影响 | 第58页 |
2.5 其它因素对稳定性评价的影响 | 第58-60页 |
第3章 岩石边坡数据库系统的移置与改进 | 第60-70页 |
3.1 DOS版本数据库系统简介 | 第60-61页 |
3.2 岩石边坡数据库系统的移置 | 第61-63页 |
3.2.1 数据库结构 | 第61-62页 |
3.2.2 功能描述 | 第62-63页 |
3.3 WINDOWS版本岩石边坡数据库简介 | 第63-70页 |
3.3.1 查询功能 | 第64页 |
3.3.2 分析统计功能 | 第64-67页 |
3.3.2.1 统计功能 | 第64-66页 |
3.3.2.2 边坡稳定性分析功能 | 第66-67页 |
3.3.3 管理功能 | 第67-70页 |
3.3.3.1 修改功能 | 第67-68页 |
3.3.3.2 删除记录功能 | 第68-69页 |
3.3.3.3 恢复删除记录功能 | 第69-70页 |
第4章 工程实例验证 | 第70-87页 |
4.1 黄莲坡隧道入口边坡 | 第70-73页 |
4.1.1 工程地质概况 | 第70-71页 |
4.1.2 参数计算 | 第71页 |
4.1.3 稳定性评价 | 第71-73页 |
4.1.4 边坡现状及措施 | 第73页 |
4.2 麻石山隧道出口边坡 | 第73-76页 |
4.2.1 工程地质概况 | 第73-74页 |
4.2.2 参数计算 | 第74页 |
4.2.3 稳定性评价 | 第74-76页 |
4.2.4 边坡现状及措施 | 第76页 |
4.3 沙湾2号大桥边坡 | 第76-79页 |
4.3.1 工程地质概况 | 第76-77页 |
4.3.2 参数计算 | 第77页 |
4.3.3 稳定性评价 | 第77-79页 |
4.3.4 边坡现状及措施 | 第79页 |
4.4 普渡河1号桥桥头边坡 | 第79-82页 |
4.4.1 工程地质概况 | 第79-80页 |
4.4.2 参数计算 | 第80页 |
4.4.3 稳定性评价 | 第80-82页 |
4.4.4 边坡现状及措施 | 第82页 |
4.5 鲢鱼洞隧道出口边坡 | 第82-86页 |
4.5.1 工程地质概况 | 第82-83页 |
4.5.2 参数计算 | 第83页 |
4.5.3 稳定性评价 | 第83-86页 |
4.5.4 边坡现状及措施 | 第86页 |
4.6 小结 | 第86-87页 |
第5章 结论 | 第87-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