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SOD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篇 论文综述部分 | 第7-29页 |
SOD的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研究 | 第7-8页 |
前言 | 第8页 |
1 SOD的种类与分布 | 第8-10页 |
2 SOD的化学结构 | 第10-15页 |
·SOD的一级结构 | 第10-11页 |
·SOD的高级结构 | 第11-15页 |
3 SOD的理化性质及活性测定 | 第15-16页 |
·不同SOD的理化性质 | 第15-16页 |
·SOD活性测定 | 第16页 |
4 SOD基因表达调控 | 第16-17页 |
5 SOD与人类疾病 | 第17-20页 |
·自由基损伤理论 | 第17-18页 |
·氧化、抗氧化系统与疾病 | 第18-20页 |
6 SOD的生产及应用 | 第20-22页 |
·SOD的生产方式 | 第20-21页 |
·SOD与转基因植物 | 第21-22页 |
7 SOD的改性及其替代物的研究 | 第22-24页 |
·SOD的修饰 | 第22页 |
·SOD活性模拟物 | 第22-24页 |
参考文献 | 第24-29页 |
第二篇 论文实验部分 | 第29-59页 |
念珠藻Fe-SOD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研究 | 第29-30页 |
前言 | 第30-32页 |
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32-38页 |
·藻/菌种 | 第32页 |
·质粒 | 第32页 |
·酶 | 第32页 |
·各种试剂盒 | 第32-33页 |
·缓冲液及其他溶液 | 第33-34页 |
·培养液和固体培养基 | 第34-35页 |
·其它主要试剂和商品来源 | 第35-36页 |
·各种电泳胶的制备 | 第36-37页 |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 | 第37页 |
·PCR引物 | 第37页 |
·主要仪器 | 第37-38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8-43页 |
·念珠藻的培养及基因组制备 | 第38页 |
·Fe-SOD基因片段的获取 | 第38-39页 |
·pUCm-S的构建及鉴定 | 第39-40页 |
·测序及序列分析 | 第40页 |
·pET22bS表达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 第40-41页 |
·Fe-SOD表达工程菌(S22b)的制备 | 第41页 |
·IPTG诱导Fe-SOD基因表达: | 第41-42页 |
·表达条件的优化: | 第42页 |
·目的蛋白的亚细胞定位: | 第42页 |
·包涵体的提取与纯化: | 第42-43页 |
·蛋白质复性与活性检测 | 第43页 |
3 实验结果 | 第43-54页 |
·念珠藻基因组的质量 | 第43页 |
·Fe-SOD基因的克隆 | 第43-44页 |
·阳性克隆的筛选及酶切鉴定 | 第44-45页 |
·Fe-SOD基因的序列及分析 | 第45-47页 |
·pET22bS质粒的构建 | 第47-49页 |
·Fe-SOD基因在大肠杆菌的表达 | 第49页 |
·表达条件的优化 | 第49-50页 |
·蛋白质的亚细胞定位 | 第50-52页 |
·包涵体的提取与纯化 | 第52-54页 |
·蛋白复性及其活性检 | 第54页 |
4 讨论 | 第54-59页 |
·藻类基因组的抽提 | 第54-55页 |
·TD PCR反应 | 第55-56页 |
·PCR产物的酶切 | 第56页 |
·包涵体的复性 | 第56-57页 |
·总结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附录一: (英文缩写词表) | 第62-63页 |
附录二: (质粒图谱) | 第63-64页 |
附录三: 质粒构建流程图 | 第64-65页 |
附录四: (基因组制备方法) | 第65-66页 |
附录五: (蛋白质亚细胞定位)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