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人脸面部特征定位与人脸识别方法的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人脸面部特征定位第10-13页
     ·研究意义及背景第10-11页
     ·国内外研究状况第11-13页
   ·人脸识别第13-15页
     ·研究意义及背景第13-14页
     ·国内外研究状况第14-15页
   ·本文的贡献第15-16页
   ·论文的组织安排第16-18页
第二章 基于主动形状模型的面部特征定位及改进第18-40页
   ·主动形状模型第18-30页
     ·特征点标定第18-19页
     ·形状模型的建立第19-25页
     ·局部纹理建模第25-26页
     ·ASM目标搜索过程第26-29页
     ·ASM多分辨率搜索策略第29-30页
   ·改进的主动形状模型第30-38页
     ·半自动的特征点标定工具第30-31页
     ·瞳孔的精确定位第31-32页
     ·改进的搜索策略第32-37页
     ·实验结果第37-38页
   ·本章小节第38-40页
第三章 基于主动表观模型的人脸面部特征定位第40-54页
   ·统计形状模型的建立第40页
   ·统计纹理模型的建立第40-45页
     ·形状无关图像的获得第40-43页
     ·对形状无关图像进行主成分分析第43-44页
     ·对纹理模型中参数的分析第44-45页
   ·统计表观模型第45-49页
     ·统计表观模型建模第46-47页
     ·统计表观模型参数分析第47-48页
     ·统计表观模型对图像的重构第48-49页
   ·主动表观模型搜索算法第49-51页
     ·优化线性关系矩阵的建立第49-51页
     ·利用模型进行搜索第51页
   ·试验结果第51-52页
   ·本章小节第52-54页
第四章 基于局部纹理模型和全局纹理模型相结合方法的面部特征定位第54-61页
   ·主动形状模型和主动表观模型的优缺点分析第54-55页
   ·匹配度评价标准第55-56页
     ·子空间重构残差的计算第55页
     ·子空间重构残差作为匹配度的合理性第55-56页
   ·基于形状和全局纹理模型的特征搜索方法第56-59页
     ·基于全局纹理预测的方法第57页
     ·特征搜索过程第57-59页
   ·试验结果第59-60页
     ·人脸库的结构第59页
     ·实验方法及结果第59-60页
   ·本章小节第60-61页
第五章 基于FISHER线性判别式的人脸识别方法第61-76页
   ·特征脸方法第61-64页
     ·人脸图像的归一化第61-62页
     ·计算K-L变换第62-63页
     ·人脸特征子空间第63-64页
   ·线性判别分析第64-68页
     ·Fisher线性判别第65-66页
     ·投影矩阵的计算第66-67页
     ·用Fisher线性判别分析提取人脸图像特征第67页
     ·Fisher线性判别的优缺点分析第67-68页
   ·主成分分析和线性判别分析相结合提取人脸图像特征第68-70页
   ·实验及结果第70-74页
     ·人脸图像的训练集和测试集第71页
     ·人脸识别系统的训练过程第71-72页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72-74页
   ·基于视频的人脸识别系统第74-75页
     ·总体结构第74-75页
     ·系统特点及性能第75页
   ·本章小节第75-76页
结论和展望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8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4-85页
致谢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症的临床表型分析和突变筛查
下一篇:一种用于为存储器芯片供电的电压调节器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