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6页 |
一、 受贿罪主体司法认定 | 第6-15页 |
(一) 国家工作人员的司法认定 | 第6-10页 |
(二) 离、退休国家工作人员成为受贿罪主体的司法认定 | 第10-11页 |
(三) 国家工作人员家属成为受贿罪主体的司法认定 | 第11-15页 |
二、 受贿罪主观方面司法认定 | 第15-19页 |
(一) 受贿罪主观故意的司法认定 | 第15页 |
(二) “事后受贿故意”的司法认定 | 第15-19页 |
三、 受贿罪客体司法认定 | 第19-26页 |
(一) 受贿罪客体的司法认定 | 第19页 |
(二) 贿赂的司法认定 | 第19-26页 |
四、 受贿罪客观方面司法认定 | 第26-39页 |
(一) 《刑法》第385条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司法认定 | 第26-32页 |
(二) 《刑法》第388条中“利用本人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的司法认定 | 第32-34页 |
(三) 利益与不正当利益的司法认定 | 第34-39页 |
五、 赃款赃物去向对受贿罪与非罪的影响 | 第39-48页 |
(一) 受贿人将赃款赃物退还行贿人的案件的司法认定 | 第39-41页 |
(二) 受贿人辩解赃款赃物用于公务活动的案件的司法认定 | 第41-48页 |
六、 受贿罪一罪与数罪的司法认定 | 第48-50页 |
结束语 | 第50-52页 |
注释 | 第52-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后记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