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 第1-10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 第8-10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8-9页 |
·本文的主要意义 | 第9-10页 |
第2章 进度动态控制概述 | 第10-16页 |
·进度动态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第10-13页 |
·概念 | 第10-11页 |
·进度动态控制原理 | 第11-13页 |
·监理工程师在进度控制中的主要工作、权力 | 第13-16页 |
·主要工作 | 第13-14页 |
·主要权力 | 第14页 |
·施工进度控制的重要意义 | 第14-16页 |
第3章 影响施工进度的因素及其风险分析 | 第16-24页 |
·影响施工进度目标的因素 | 第16-17页 |
·主观因素 | 第16-17页 |
·客观因素 | 第17页 |
·进度目标的风险分析 | 第17-21页 |
·风险识别 | 第18-20页 |
·风险分析 | 第20页 |
·风险回应 | 第20-21页 |
·确定施工进度目标 | 第21-24页 |
·施工进度目标的分解 | 第21-23页 |
·施工进度目标的确定 | 第23-24页 |
第4章 施工进度的动态控制方法 | 第24-47页 |
·横道图比较法 | 第24-28页 |
·概念与分类 | 第24页 |
·均速横道图比较法 | 第24-26页 |
·变速横道图比较法 | 第26-28页 |
·曲线比较法 | 第28-32页 |
·“S”曲线比较法 | 第28-31页 |
·“香蕉”曲线比较法 | 第31-32页 |
·前锋线比较法 | 第32-36页 |
·概念 | 第32页 |
·实例1 | 第32-34页 |
·实例2 | 第34-36页 |
·计划评审法 | 第36-47页 |
·计划评审法原理 | 第36-41页 |
·计划评审法运用实例 | 第41-47页 |
第5章 施工进度的调整及运用 | 第47-58页 |
·分析偏差对后续工作及总工期的影响 | 第47-48页 |
·产生偏差的原因分析 | 第47页 |
·工期拖延对后续工作及总工期的影响分析 | 第47-48页 |
·施工进度计划的调整 | 第48-52页 |
·调整原进度计划应考虑的因素 | 第48-49页 |
·调整施工进度计划的具体措施及应用 | 第49-52页 |
·重心方法在进度控制中的运用 | 第52-58页 |
·引言 | 第52-53页 |
·概念与方法 | 第53-54页 |
·运用实例 | 第54-56页 |
·结论 | 第56-58页 |
第6章 施工进度计划综合调控模型的建立 | 第58-71页 |
·施工进度计划综合调控模型建立的假设 | 第58-60页 |
·最优性假设 | 第58页 |
·施工进度控制点假设 | 第58-59页 |
·施工进度计划控制目标假设 | 第59-60页 |
·施工进度计划综合调控模型建立的规则 | 第60-62页 |
·工期不变规则 | 第60-61页 |
·工期延迟规则 | 第61页 |
·工期提前规则 | 第61-62页 |
·控制关键线路不变规则 | 第62页 |
·施工进度与工程项目成本综合调控模型 | 第62-67页 |
·概述 | 第62-63页 |
·成本、进度综合控制模型的建立 | 第63-66页 |
·结论 | 第66-67页 |
·施工成本与劳动力资源综合调控模型 | 第67-68页 |
·控制点施工成本调控模型 | 第67页 |
·劳动力资源调控模型 | 第67-68页 |
·施工进度监测预警及跟踪调控模型 | 第68-71页 |
·施工进度监测预警 | 第68页 |
·施工进度跟踪调控模型 | 第68-71页 |
第7章 监理工程师在施工进度控制中对工期索赔的处理 | 第71-76页 |
·工期索赔的程序 | 第71页 |
·工期索赔时的准备工作 | 第71-73页 |
·监理工程师应做的主要工作 | 第71页 |
·影响事件真实性的证据 | 第71-72页 |
·监理工程师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 第72-73页 |
·实例 | 第73-76页 |
结论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