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碳化硅一维纳米结构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0页
   ·引言第13页
   ·纳米材料的基本理论第13-14页
   ·一维碳化硅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第14-24页
     ·碳化硅的基本结构及性质第15-17页
       ·碳化硅的结构第15-16页
       ·碳化硅的用途第16-17页
     ·一维碳化硅纳米材料的合成第17-20页
       ·气相反应合成法第17-19页
       ·液相反应合成法第19-20页
     ·一维碳化硅纳米材料的生长机理第20-22页
       ·气-液-固(VLS)驱动第20页
       ·气-固(VS)驱动第20-21页
       ·固-液-固(SLS)驱动第21-22页
     ·一维碳化硅纳米材料的性能第22-24页
       ·一维碳化硅纳米材料的电学性能第22页
       ·一维碳化硅纳米材料的场发射性能第22页
       ·一维碳化硅纳米材料的光学性能第22-23页
       ·一维碳化硅纳米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第23页
       ·一维碳化硅纳米材料的力学性能第23-24页
   ·论文选题与研究内容第24-25页
     ·论文选题的意义和研究目的第24-25页
     ·论文的研究内容第25页
 参考文献第25-30页
第二章 实验与表征技术第30-38页
   ·实验原料与化学试剂第30页
   ·实验装置第30-31页
   ·实验方法第31-32页
     ·碳化硅纳米线的制备第31-32页
     ·碳化硅纳米线的性能研究第32页
   ·测试与表征技术第32-37页
     ·物相定性分析第32-33页
     ·分子振动光谱第33-34页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第33-34页
       ·拉曼光谱(Raman)第34页
     ·形貌及微结构分析第34-35页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第35页
       ·X 射线能量色散谱(EDS)第35页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第35页
     ·同步热分析第35-36页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38页
第三章 炭黑—二氧化硅凝胶法制备 3C-SiC 纳米线及其性能研究第38-60页
   ·引言第38页
   ·实验工艺及表征第38-39页
     ·实验步骤第38-39页
     ·合成工艺的选择第39页
     ·产物的表征第39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9-51页
     ·物相定性分析第39-40页
     ·分子振动光谱分析第40-42页
     ·反应条件对产物的影响第42-48页
       ·反应温度的影响第42-45页
       ·原料比例的影响第45-48页
     ·微结构及电子衍射分析第48-49页
     ·塔形 SiC 纳米线的能带分析第49-51页
     ·塔形 SiC 纳米线的同步热分析第51页
   ·生长机理分析第51-56页
     ·反应热力学第51-53页
     ·纳米线的生长第53-56页
   ·本章小结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第四章 竹炭-二氧化硅凝胶法制备 SiC 纳米线及其性能研究第60-80页
   ·引言第60页
   ·实验工艺及表征第60-61页
     ·实验步骤第60-61页
     ·实验工艺调整第61页
     ·产物的表征第61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1-70页
     ·物相定性分析第61-62页
     ·分子振动光谱分析第62-64页
     ·反应条件对产物的影响第64-69页
       ·反应温度对产物的影响第64-66页
       ·反应物配比对产物的影响第66-69页
     ·6H-SiC 纳米线的微结构与电子衍射分析第69-70页
   ·多元形貌 SiC 纳米结构的形成第70-72页
     ·SiC 纳米带第71页
     ·分枝纳米结构第71-72页
   ·不同结构 SiC 纳米线的热稳定性研究第72-74页
   ·SiC 纳米线的螺位错生长模式第74-76页
   ·3C/6H-SiC 纳米线的生长差异第76页
   ·本章小结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0页
第五章 SiC 纳米线的光催化性能研究第80-88页
   ·引言第80页
   ·光催化实验方案第80-82页
     ·实验步骤第80页
     ·亚甲基蓝吸光度的测定第80-82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82-86页
     ·SiC 纳米线的光催化活性第82-84页
     ·目标污染物的浓度对光催化的影响第84-85页
     ·反应机理第85-86页
   ·本章小结第86页
 参考文献第86-88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88-90页
硕士期间学术成果第90-91页
致谢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凝胶模板法制备微纳米材料
下一篇:结构可控有机(氟)硅共聚物的ATRP法合成与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