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公差与技术测量及机械量仪论文--形位偏差测量及其量仪论文

三峡水轮发电机镜板平面度测量方法研究

第1章 引言第1-18页
 1.1 课题背景及来源第8-9页
 1.2 平面度测量方法综述第9-14页
  1.2.1 平面度测量方法概述第9页
  1.2.2 大型平面平面度测量方法综述第9-14页
 1.3 镜板平面度测量现状第14-17页
 1.4 本研究课题的任务第17-18页
第2章 水平仪随机自动走位测量平面度原理第18-23页
 2.1 大型镜板平面度测量特点第18页
 2.2 测量方案的提出第18-20页
 2.3 水平仪随机自动走位测量原理第20-23页
  2.3.1 原理概述第20-21页
  2.3.2 测量基准建立第21-22页
  2.3.3 镜板平面度测量原理第22-23页
第3章 位置运动学分析与坐标转换第23-33页
 3.1 齐次矩阵变换原理第23-25页
 3.2 系统位置运动学分析第25-28页
  3.2.1 测量桥板一次走位运动学分析第26-28页
  3.2.2 测量桥板连续走位位置运动学分析第28页
 3.3 测量坐标系的建立和坐标转换第28-33页
  3.3.1 测量坐标系的建立和坐标转换第28-31页
  3.3.2 Z坐标的换算第31-33页
第4章 测量系统运动控制分析第33-37页
 4.1 位置控制与力控制第33-34页
 4.2 组合控制第34-37页
第5章 平面度测量系统第37-66页
 5.1 测量系统总体构成第37-41页
  5.1.1 总体方案设计特点第37-38页
  5.1.2 测量系统构成第38-40页
  5.1.3 测量过程描述第40-41页
 5.2 测量系统机械结构第41-45页
  5.2.1 桥板主体第41-42页
  5.2.2 定位立柱第42-43页
  5.2.3 升降机构第43-44页
  5.2.4 行走机构第44-45页
  5.2.5 吸盘第45页
 5.3 高精度水平仪第45-46页
 5.4 测量控制系统第46-59页
  5.4.1 控制原理与组成第46-47页
  5.4.2 操作盘第47-50页
  5.4.3 控制器第50-59页
 5.5 数据转换与平面度误差评定软件第59-66页
  5.5.1 数据处理与坐标转换程序第59-63页
  5.5.2 平面度误差评定方法与程序第63-66页
第6章 测量系统精度分析第66-78页
 6.1 系统主要误差来源第66页
 6.2 误差分析第66-75页
  6.2.1 地球曲率误差第66-67页
  6.2.2 坐标转换简化误差第67-68页
  6.2.3 水平仪误差及A/D转换误差第68-70页
  6.2.4 摆角误差第70-73页
  6.2.5 桥板跨距误差第73-74页
  6.2.6 被测面整体倾斜第74-75页
 6.3 测量系统精度第75-78页
  6.3.1 单次测量总误差第75页
  6.3.2 误差的累积与平差第75-77页
  6.3.3 测量系统精度第77-78页
第7章 测量系统实验测试第78-84页
 7.1 测量系统稳定性实验第78-80页
 7.2 与传统水平仪测量方法比对第80-84页
  7.2.1 传统测量方法测量结果第80-81页
  7.2.2 水平仪随机走位自动测量法测量结果第81-83页
  7.2.3 两种测量方法比较第83-84页
第8章 结论第84-87页
 8.1 主要创造性工作第84-85页
 8.2 主要结论第85-87页
参考文献第87-91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1-92页
附录第92-98页
致谢第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铍材X射线残余应力无损测定原理和方法
下一篇:中庭火灾烟气流动与烟气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