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言 | 第1-16页 |
1.1 论文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2.1 智能材料 | 第10-12页 |
1.2.2 智能结构 | 第12-15页 |
1.3 论文主要工作简介 | 第15-16页 |
第2章 压电智能结构有限元分析 | 第16-32页 |
2.1 引言 | 第16页 |
2.2 压电材料的压电方程 | 第16-18页 |
2.3 压电材料介绍 | 第18-21页 |
2.4 压电智能结构有限元方程 | 第21-24页 |
2.5 算例 | 第24-31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智能结构振动主动控制理论 | 第32-47页 |
3.1 引言 | 第32页 |
3.2 主、被动振动控制比较 | 第32-35页 |
3.3 控制律设计方法 | 第35-36页 |
3.4 基于经典控制理论的PID控制 | 第36-42页 |
3.4.1 PID控制原理 | 第36-37页 |
3.4.2 PID控制算法 | 第37-42页 |
3.5 基于现代控制理论的LQG控制 | 第42-4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4章 基于MATLAB的振动主动控制仿真 | 第47-58页 |
4.1 引言 | 第47页 |
4.2 控制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 | 第47-48页 |
4.3 MATLAB振动主动控制集成环境 | 第48-52页 |
4.3.1 MATLAB语言 | 第48-50页 |
4.3.2 SIMULINK仿真工具 | 第50-51页 |
4.3.3 LQG控制的MATLAB实现 | 第51-52页 |
4.4 压电智能梁的LQG振动控制 | 第52-57页 |
4.4.1 力学模型与状态空间 | 第52-55页 |
4.4.2 主动控制控制律设计 | 第55页 |
4.4.3 SIMULINK环境下LQG控制仿真 | 第55-5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5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与VB编程技术 | 第58-68页 |
5.1 引言 | 第58页 |
5.2 计算机控制系统 | 第58-59页 |
5.3 VB编程技术 | 第59-67页 |
5.3.1 窗体与标准模块 | 第60-61页 |
5.3.2 高精度定时 | 第61-63页 |
5.3.3 动态链接库 | 第63-65页 |
5.3.4 模/数(A/D)转换与数/模(D/A)转换 | 第65-66页 |
5.3.5 虚拟示波器 | 第66-6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6章 压电贴片悬臂梁模型振动主动控制试验 | 第68-79页 |
6.1 试验模型分析 | 第68-71页 |
6.1.1 贴片方式 | 第69-70页 |
6.1.2 贴片最优布局 | 第70-71页 |
6.2 模型有限元分析 | 第71-72页 |
6.3 控制试验设计 | 第72-74页 |
6.4 控制试验 | 第74-75页 |
6.5 实验结果分析 | 第75-78页 |
6.5.1 PID | 第75-76页 |
6.5.2 LQG | 第76-78页 |
6.6 后续实验 | 第78页 |
6.7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7章 程序编写说明 | 第79-85页 |
7.1 程序设计思想 | 第79页 |
7.2 程序的主要结构及功能 | 第79-84页 |
7.2.1 主界面显示窗体 | 第79-80页 |
7.2.2 高精度定时 | 第80页 |
7.2.3 AD1710 | 第80页 |
7.2.4 DA | 第80页 |
7.2.5 电子示波器 | 第80-84页 |
7.2.6 PID | 第84页 |
7.2.7 LQG | 第84页 |
7.3 程序的可移植性讨论 | 第84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结论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