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 第14-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 ·研究框架 | 第14-16页 |
|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 第2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7-25页 |
| ·循环经济理论 | 第17-21页 |
| ·循环经济的概念 | 第17-18页 |
| ·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 | 第18-20页 |
| ·循环经济运行模式 | 第20-21页 |
| ·煤炭产业界定与相关理论 | 第21-22页 |
| ·煤炭产业界定 | 第21-22页 |
| ·煤炭产业循环经济基本原理 | 第22页 |
| ·成本收益理论 | 第22-24页 |
| ·成本收益理论 | 第22-23页 |
| ·成本收益函数及曲线 | 第23-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第3章 贵州省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与模式选择 | 第25-32页 |
| ·煤炭产业传统发展模式 | 第25-26页 |
| ·煤炭产业循环经济模式选择 | 第26-31页 |
| ·企业循环模式——小循环 | 第26-29页 |
| ·煤炭生态工业园区——中循环 | 第29-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4章 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成本分析 | 第32-43页 |
| ·传统模式的主要成本分析 | 第32-33页 |
| ·一般企业运行成本 | 第32-33页 |
| ·环境成本 | 第33页 |
| ·发展循环经济的额外成本 | 第33-42页 |
| ·企业循环模式成本分析 | 第33-39页 |
| ·煤炭生态工业园区模式成本分析 | 第39-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5章 成本对贵州煤炭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制约 | 第43-48页 |
| ·资金短缺制约煤炭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 第43-44页 |
| ·企业规模限制煤炭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 第44-45页 |
| ·技术、人才匮乏影响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成本和收益比 | 第45-46页 |
| ·煤炭生态工业园区模式下劣势成本阻碍循环经济的发展 | 第46-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第6章 推动贵州省煤炭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对策探讨 | 第48-62页 |
| ·增加支持 | 第48-53页 |
| ·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配套政策支持 | 第48-49页 |
| ·建立以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的科技创新体系 | 第49-51页 |
| ·理顺煤炭产品价格,设立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 | 第51-52页 |
| ·优先减轻煤炭企业社会负担 | 第52-53页 |
| ·大力推进煤炭生态工业园区建设 | 第53页 |
| ·深化改革 | 第53-54页 |
| ·改善煤炭企业的公司治理 | 第53-54页 |
| ·实行“对标”式管理 | 第54页 |
| ·强化约束 | 第54-62页 |
| ·严格执行节能减排政策 | 第55页 |
| ·强力推进循环经济 | 第55-56页 |
| ·调整产业结构、延长煤炭企业产业链的硬约束 | 第56页 |
| ·建立煤炭资源开发生态损害补偿机制 | 第56-59页 |
| ·创新国资监管体制机制 | 第59页 |
| ·完善资源型国有企业考核指标体系 | 第59-62页 |
| 第7章 结束与展望 | 第62-64页 |
| ·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及创新 | 第62-63页 |
| ·主要结论 | 第62-63页 |
| ·可能的创新 | 第63页 |
| ·不足与展望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