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压力加工论文--轧制论文--轧钢机械设备论文--轧机主列机构和设备论文--轧辊及轧辊轴承论文

应用现代强度理论分析轧辊的失效问题

中文摘要第1-4页
英文摘要第4-9页
第1章 绪论第9-18页
 1.1 一些事故引发的思考第9页
 1.2 断裂力学的产生和发展第9-11页
 1.3 疲劳、断裂和可靠性研究现状与展望第11-14页
  1.3.1 引言第11-12页
  1.3.2 疲劳寿命估算第12-13页
  1.3.3 可靠性计算与分析第13-14页
 1.4 探索跨世纪疲劳学基础研究第14-15页
 1.5 轧钢机轧辊失效问题简介第15-16页
 1.6 目前国内外轧辊失效研究进展第16-17页
 1.7 课题来源、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第17-18页
第2章 工作辊的热弹性应力场有限元计算分析第18-42页
 2.1 SUPER CAD软件简介第18页
 2.2 数学模型简介第18页
 2.3 轧制参数及有限元边界条件计算第18-23页
  2.3.1 接触区计算第18-19页
  2.3.2 轧件宽度及长度的计算第19-21页
  2.3.3 平均单位轧制压力计算第21-22页
  2.3.4 总轧制力及其等效节点力的计算第22-23页
 2.4 轧辊的热应力第23-24页
 2.5 原始数据及其计算数据第24-40页
 2.6 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第40页
 2.7 本章小结第40-42页
第3章 累积损伤理论第42-48页
 3.1 累积损伤理论简介第42-43页
 3.2 等幅应力下的有限寿命计算第43-46页
  3.2.1 对称循环下的材料S—N曲线计算公式第43页
  3.2.2 修正系数第43-44页
  3.2.3 对称循环下的零件S—N曲线计算公式第44-45页
  3.2.4 非对称循环下的有限寿命计算第45-46页
 3.3 变幅应力下的有限寿命计算第46-47页
 3.4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4章 断裂力学分析第48-53页
 4.1 引言第48-49页
 4.2 应力场强度因子断裂判据第49-50页
 4.3 疲劳裂纹的形成及扩展第50页
 4.4 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第50-52页
 4.5 疲劳裂纹扩展寿命的估算第52页
 4.6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5章 疲劳可靠性分析第53-63页
 5.1 前言第53页
 5.2 随机变量的代数运算公式第53-54页
 5.3 疲劳可靠性分析数据第54-57页
  5.3.1 零件疲劳极限与工作应力的平均值第54-55页
  5.3.2 疲劳极限和影响系数的变异系数及标准差第55-56页
  5.3.3 变异系数的简介第56页
  5.3.4 随机变量函数的标准差第56-57页
 5.4 对称循环下的疲劳可靠性分析第57-59页
 5.5 非对称循环下的疲劳可靠性分析第59-61页
 5.6 本章小结第61-63页
第6章 工作辊失效问题的损伤断裂力学和疲劳可靠性计算第63-80页
 6.1 数据第63-64页
 6.2 线性累积损伤寿命估算第64-68页
 6.3 线弹性断裂力学计算第68-70页
  6.3.1 断裂参量计算第68-69页
  6.3.2 裂纹扩展寿命估算第69-70页
 6.4 可靠性计算第70-75页
  6.4.1 工作应力均值与标准差计算第70-71页
  6.4.2 零件疲劳极限的半径向量计算第71-74页
  6.4.3 连接系数及可靠度计算第74-75页
 6.5 程序框图第75-78页
 6.6 计算分析第78-79页
 6.7 本章小结第79-80页
结论第80-82页
参考文献第82-86页
致谢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厚钢板热轧变形和微观组织演变过程的解析研究
下一篇:β-FeSi2单晶的化学气相生长及其高压相变的原位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