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6页 |
1.1 复合肥的生产现状 | 第12-14页 |
1.2 复合肥的生产工艺特性 | 第14-17页 |
1.3 含农药复合肥的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1.4 除草剂的发展方向 | 第19-23页 |
1.5 立题依据及研究思路 | 第23-26页 |
第二章 除草复合肥的工艺配方设计 | 第26-37页 |
2.1 除草复合肥各基础用量的确定原则 | 第26-27页 |
2.1.1 氮的确定 | 第26页 |
2.1.2 磷的确定 | 第26-27页 |
2.1.3 钾的确定 | 第27页 |
2.1.4 除草剂含量的确定 | 第27页 |
2.2 10-8-7型氮磷钾复合肥的工艺配方计算推导 | 第27-36页 |
2.2.1 普钙的氨化计算推导 | 第27-30页 |
2.2.2 配制复合肥计算推导 | 第30-33页 |
2.2.3 计算结果 | 第33-36页 |
2.3 除草复合肥配方的确定 | 第36-37页 |
第三章 除草复合肥的制备工艺和性能研究 | 第37-55页 |
3.1 供试材料和仪器 | 第37-39页 |
3.1.1 供试材料 | 第37-38页 |
3.1.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8页 |
3.1.3 供试药剂及试剂 | 第38-39页 |
3.2 圆盘造粒机的设计 | 第39-40页 |
3.3 除草复合肥的制备工艺研究 | 第40-41页 |
3.3.1 氮磷钾复合肥的制备 | 第40页 |
3.3.2 含除草剂复合肥的制备 | 第40-41页 |
3.4 除草剂与肥料间的相容性分析 | 第41-42页 |
3.5 除草复合肥颗粒的性能分析 | 第42-54页 |
3.5.1 抗压强度的测定 | 第42-43页 |
3.5.2 粘结剂对除草复合肥造粒的影响 | 第43-44页 |
3.5.3 物料水分含量与除草复合肥粒径的关系 | 第44-46页 |
3.5.4 物料水分含量与除草复合肥造粒温度的关系 | 第46-47页 |
3.5.5 制备条件的优化 | 第47-49页 |
3.5.6 贮存效应 | 第49-54页 |
3.6 小结 | 第54-55页 |
第四章 除草复合肥的应用研究 | 第55-72页 |
4.1 供试材料与仪器 | 第55-56页 |
4.1.1 供试的作物品种 | 第55页 |
4.1.2 供试的肥料品种 | 第55页 |
4.1.3 主要供试试剂 | 第55页 |
4.1.4 主要仪器设备 | 第55-56页 |
4.2 田间试验考察 | 第56-63页 |
4.2.1 试验方法 | 第56页 |
4.2.2 肥料用量考察试验 | 第56-57页 |
4.2.3 除草复合肥对豆角的施用效果 | 第57-59页 |
4.2.4 除草复合肥对菜心的施用效果 | 第59-61页 |
4.2.5 除草复合肥对水稻的施用效果 | 第61-63页 |
4.3 除草复合肥的作用机理研究 | 第63-71页 |
4.3.1 菜心的室内培养试验及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第63-67页 |
4.3.2 复合肥施入量对种子发芽影响的研究 | 第67-68页 |
4.3.3 菜苗断乳期前后蛋白质含量的分析 | 第68-69页 |
4.3.4 丁草胺在土壤中吸附的动力学模型的拟合分析 | 第69-70页 |
4.3.5 除草复合肥对作物的作用机理探讨 | 第70-71页 |
4.4 小结 | 第71-72页 |
结论 | 第72-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附录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