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第1-3页 |
英文摘要 | 第3-4页 |
目录 | 第4-6页 |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创新教育问题研究 | 第6页 |
引言 | 第6页 |
一、 创新教育的界定 | 第6-9页 |
(一) 创造与创新的关系问题 | 第6-7页 |
(二) 创造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关系问题 | 第7-8页 |
(三) 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的关系问题 | 第8-9页 |
(四) 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问题 | 第9页 |
二、 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的意义 | 第9-11页 |
(一) 时代的发展需要思想政治课培养具有创新品质的学生 | 第9-10页 |
(二) 我国教育界现状要求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创新 | 第10-11页 |
三、 思想政治课进行创新教育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 | 第11-19页 |
(一) 思想政治课进行创新教育所需要的主观条件 | 第11-17页 |
1、 教师 | 第12-15页 |
2、 学生 | 第15-17页 |
(二) 思想政治课进行创新教育所需要的客观条件 | 第17-19页 |
1、 教材 | 第17-18页 |
2、 课程模式 | 第18页 |
3、 学习环境 | 第18-19页 |
四、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创新 | 第19-37页 |
(一) 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的教育目标 | 第19-20页 |
(二) 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创新 | 第20-27页 |
1、 知识教育 | 第20-21页 |
2、 创新性思维教学 | 第21-23页 |
3、 思想政治课课程模式的创新 | 第23-27页 |
(三) 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的原则 | 第27-30页 |
1、 主体参与原则 | 第27-28页 |
2、 激励性原则 | 第28页 |
3、 复合性原则 | 第28-29页 |
4、 充分思维原则 | 第29-30页 |
(四) 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的创新 | 第30-33页 |
1、 发现法 | 第30-31页 |
2、 问题教学法 | 第31-32页 |
3、 内容不完全法 | 第32页 |
4、 挫折演示法 | 第32-33页 |
(五) 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 | 第33-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