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澄理学思想研究
绪论 | 第1-10页 |
第一章 吴澄与元代社会 | 第10-25页 |
第一节 元代社会与学术风气 | 第10-19页 |
第二节 吴澄的生平及著作 | 第19-25页 |
一 志“圣人之学” | 第19-21页 |
二 入元之后的活动 | 第21-25页 |
第二章 吴澄理学思想的渊源 | 第25-52页 |
第一节 诸家影响 | 第25-40页 |
一 吴澄与邵雍 | 第25-26页 |
二 吴澄与周敦颐 | 第26-28页 |
三 吴澄与二程 | 第28-30页 |
四 吴澄与朱熹 | 第30-38页 |
五 吴澄与陆九渊 | 第38-40页 |
第二节 宗朱兼陆的学术倾向 | 第40-52页 |
一 吴澄与朱陆异同 | 第40-49页 |
二 吴澄的道统观 | 第49-52页 |
第三章 吴澄理学-经学观 | 第52-61页 |
第一节 吴澄与理学经学 | 第52-57页 |
第二节 吴澄的经学观 | 第57-61页 |
第四章 吴澄理学-本体论 | 第61-76页 |
第一节 太极思想 | 第61-65页 |
第二节 理气思想 | 第65-69页 |
第三节 变易思想 | 第69-72页 |
第四节 象数思想 | 第72-76页 |
第五章 吴澄理学-心性论 | 第76-85页 |
第一节 性论 | 第76-80页 |
第二节 心论 | 第80-85页 |
第六章 吴澄理学-工夫论 | 第85-95页 |
第一节 敬与诚 | 第85-90页 |
第二节 知与行 | 第90-91页 |
第三节 尊德性与道问学 | 第91-95页 |
第七章 吴澄理学思想对韩国的影响 | 第95-108页 |
第一节 性理学的传入 | 第95-96页 |
第二节 权近的理学思想 | 第96-108页 |
一 本体论 | 第97-98页 |
二 心性论 | 第98-101页 |
三 修养论 | 第101-102页 |
四 经学观 | 第102-108页 |
结论 | 第108-110页 |
参考书目 | 第110-114页 |